20岁的淮北小伙朱浩然是一名普通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他曾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当地重点高中读书的机会。几个月前,他在云南一家蛋糕店打工挣钱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新年伊始,自己能在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重回课堂,并在现代化实训基地里,接受正正规规的烹饪培训;他更不会想到,这一切,全部免费!而且只要成绩合格,毕业后他将直接被企业录用。
为了帮助更多像小朱这样的年轻人提高学历水平和就业能力,市慈善基金会、团市委等市多家单位今年推出了“共享阳光”———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就业援助行动,由市北职业高级中学、长宁科技进修学校和春申旅游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承担教学任务。这学期,首批217名学生踏进课堂。
重回课堂更懂得珍惜
市北职业高中校长徐敬琪介绍,这批学生年龄在17到22岁之间,他们中有已经在外地就读的,但大
部分已经辍学多年、为生计奔波。
为了供弟弟读书,21岁的合肥女孩俞群芳好几年前便到上海一家服装厂做起了工人,每天重复机械动作。去年底,爸爸从报纸上得知“共享阳光”活动后,鼓励她和弟弟一起报名。结果,姐弟俩均通过入学考试,姐姐还当上了班长。她兴奋地说,“以前,我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现在,我觉得生活有目标了!”
辗转各地打工,朱浩然屡屡为学历低技能差碰壁,因此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格外珍惜。入学考试前,他特意翻出了所有的初中课本温习,结果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被录龋“我可以学自己想学的技术了!”朱浩然在一篇作文中难掩心中喜悦。
“他们课堂纪律好,老师交待的任务能踏实地完成”,班主任李义坦言,接班时自己曾经有些担心,但现在发现,比起很多上海同学,这群曾经被迫离开课堂的年轻人,更懂得珍惜。
“英文+技能”重点突击
据悉,这批学生学制为一年半,由用工企业委托进行定向培养,目前,宝钢集团、虹桥迎宾馆、王宝和等知名企业已经下了人才“订单”。为了满足本市人才需求,学生将分别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会展实务与管理等专业。只要通过相关考试,毕业后,学生们不仅可拿到成人中专学历文凭,还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考虑到这些学生学制较短,学校派出骨干教师授课,并按照他们的水平选择教材、降低难度。李义告诉记者,“英语”和“技能训练”是教学中的重点。现代服务业需要从业人员能用英文沟通,但学生们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老师只好从音标、语调,一点点“抠”。站在学校实训中心崭新的锅灶前,烹饪专业男生余大海第一次知道煎荷包蛋也有很多讲究,也第一次炒出了一盆“专业级”青椒肉丝,他离成为一名“大厨”的梦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