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以安全的名义"圈"住学生? 别亵渎素质教育的内涵

--------------------------------------------------------------------------------
点击次数:3739  发布时间:2008-3-3 14:50:33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一些学校不敢组织学生集体出游、拆除了校内的体育器材,甚至有的学校规定学生课间除了上厕所外,不能出教室。虽然学校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苦衷———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出了事谁也负不起责,可是,作为教育者,不能以牺牲孩子成长的快乐为代价,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协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把
他们“圈”起来。

    学生论坛

    我们想自由成长

    作为90后的独生子女,我觉得自己命真苦。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也有点太过了。家里的事暂且不提,就说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光一点也不快乐,一点也不美好。

    在网络上看到,以前学生上体育课可以聚在一起滚铁环、爬杆,春天、秋天可以出去春游、秋游,下课的时候可以随便追跑、玩闹———可我们却什么也不能干!

    滚铁环、爬杆?没见有人玩过,老师说滚铁环时摔倒扎到眼睛怎么办?爬杆摔下来谁负得起责?学校连高低杠都拆除了。春、秋游?想都不用想,这可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要玩,大家自己组织、自己负责,老师可不会插手。下课追跑玩闹?哈,做梦!我们学校有规定,凡课间在走廊里追跑打闹的,扣所在班级2分,并要在年级大会上做检查———要知道,做好事得到一封表扬信才给班级加0.1分,2分得做多少好事才能赚回来呀?

    其实,我也知道,老师和学校是为了我们好才制定如此多的规矩,可是,这样做我们并不欢迎,而且也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请不要再以安全的名义把我们圈在“笼子”里了,我们想自由成长!

    北京市 青柠

    不要以安全的名义亵渎素质教育的内涵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们班里的同学大都是独生子女。最近两年,老师对我们安全的关注明显增强。去年春天,大家强烈要求老师带我们去爬山(学校附近一座60多米高的小山),可老师不同意,反复说我们如果出点意外,他负不起责任。我们说以前去爬都没事,而且一定会严格遵守纪律,绝对小心保证不出差错。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下,老师终于同意带我们去爬山,但要向学校领导请示。没想到学校知道后,非但不让我们去,还把老师重重地批评了一通,并为此召开全校大会对全校师生进行“警示教育”。春游爬山而已,真需要如此小题大做吗?

    其实类似关于“安全”的规定还有很多,比如中午学生要趴在课桌上集体午睡,由老师监督;下课或放学后,安排老师在校园内流动值勤,确保校内安全……我明白,这是为我们着想,也非常感谢学校的苦心,可我们在成长,要尝试着去接触社会,不想总是生活在大人的目光里。以安全的名义束缚住我们的手脚,以“怕出事”的心态把我们“囚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这对素质教育而言,是不是一种亵渎?

    山东省无棣县 刘秀荣

    是否在以安全之名推卸责任

    我很羡慕姐姐,因为她上学的时候,经常有机会背着好吃的去附近春游或秋游,等到我上学后,学校开始找各种理由拒绝班级集体出游。有一次,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学校好不容易决定组织我们去某风景区游玩,就在大家积极准备的时候,本市另一所中学却传来了噩耗———春游出事故了,死了两个学生。更糟糕的是,他们去的地方正是我们的目的地。自然,学校马上发出通知,为了安全起见,取消春游。大家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无情地泼灭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不知高中毕业前还有没有机会。

    学校以安全为名,“圈”住我们,取消集体出游活动,理由看似充分。可这真的是为了我们吗?还是仅仅为了学校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考核?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是学校的责任,但这个安全是建立在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的课外活动基础上的,而采取取消出游,甚至剥夺学生在校园中自由活动权利的行为,我认为不合适。

    网友 王哲

    观点集萃

    教孩子划火柴并不等于教孩子放火,对待孩子要正确引导,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让孩子自由活动就是给孩子制造闯祸的机会,这种想法太片面了。

    ———吉林省通化市65367部队 张凤军

    为了安全而“一禁了之”、“一圈了之”,这只能说明学校管理者对问题存在躲避心态。我们学校和老师应该在保障学生充分、合理的课内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更多地花费精力、心力去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做好相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许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江苏省宿迁中学 高鹏

    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出了事,学校就要负全责,这是不正确的。那样的话,只能导致学校缩手缩脚,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正常发展。

    ———河北省易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呈君

    老师观点

    把自由和欢乐还给孩子们

    我曾是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初中部的班主任。话题中提到的现象在我们学校就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这里的学生时刻都有老师的“陪伴”。早上六点半起床后就由班主任整队带出宿舍,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几十米长的路都是排着队由老师带领的。吃饭有固定的座位,旁边也都有老师看着。上课时班主任坐在教室后面陪听,课间楼道里也有教师执勤。晚上八点半放学,班主任带学生回宿舍,把学生交给管宿舍的老师。学生在他们的继续监督下完成洗漱。九点半准时熄灯。每天都这么过去。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生活的,全封闭的管理,全天候的监督,让人倍感压抑。

    我认为,安全固然重要,可是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自由和欢乐,牺牲他们健康的成长为代价。要避免这种现象,一方面学校必须坚持以教育科学为基础,汇聚各界力量,集学生、老师、家长及热心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大审查力度,坚决杜绝此类荒唐的行为,还孩子一个自由欢乐的天地。

    山东省汶上县 张萌

    无奈的选择

    几年前,我担任班主任,把春游写进了班工作计划。要组织春游时,我向校长请示,校长竟然坚决反对。当我向学生宣布取消春游计划,学生失望的眼神让我简直不敢再抬头。巧得很,不久,县教育局就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组织学生春游等校外活动管理的通知,像春游这样的校外活动,必须经县教育局批准,明里是“加强管理”,实际上是堵了学生校外活动的路子。校长很得意自己的“明智”,多次在不同场合拿我想组织学生春游说事,说我实在欠考虑,虽然组织学生校外活动有诸多的意义,但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出点什么事,谁承担得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冒风险?还举出了好几个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发生安全事故而惹上官司的案例。我很无奈。放弃学生的校外活动,虽然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可现在,无论是教育的主管部门、学校、老师,还是家长,似乎只能作这种无奈的选择。

    江西省万安县五丰镇 肖革

    堵不如疏,关键是要增强安全措施

    我们学校是集幼儿园、小学于一体的综合学校,教职员工每个人都需要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问题从来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一入学,班主任老师就手把手地教如何上下楼,如何使用室外厕所,还有许多繁琐的事情,不一而足。我刚参加工作时,到班级上课,每次都遇到班主任坐在教室内。我去了,班主任还要巡视一番才走开。下课之前,班主任又回到班级坐着。这让我很不习惯,以为是班主任对我这个新教师不放心,后来才知道这是学校要求的,全体班主任下课时间都得在教室内陪着学生。经常有家长不及时来接学生,导致班主任不能正常下班,有事要办也得带着学生一起去。

    类似郊游这样的活动,轻易是不能组织的。每次开展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班主任统计报名参加出游的学生名单,报名参加的学生必须持有家长的签字,家长若不同意,就不能参加活动。每个班都要配备至少一名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各个路口都有人员负责协调交通。一次活动下来大家都累得人仰马翻。

    我想说句心里话:其实,做老师很辛苦,但为了给学生一个花样童年,再苦我们也愿意。

    网友 魏明

  家长谈心

    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有一次,我到学校接孩子,放学铃声响过好长一段时间,学生走得已差不多了,我女儿还迟迟没有出来。我便到教室找,可教室内也没有,我慌慌忙忙再次赶到学校门口,女儿正背着书包在等我。我问女儿到哪儿去了,她说刚从教室出来。我一问才知道,我们因走不同的楼梯才错过了。孩子还跟我说,学校规定不同班的学生走不同的楼梯。我猜测学校这样规定的目的应是分流人群,防止上下楼学生拥挤吧。从这一现象看,我认为防止安全事故,学校首先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同时要在每个细节上进行防范。学校做的有些规定,我们也应该多多理解,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

    山东省聊城市 吴兰友

    过来人语

    怀念以前的校外活动

    我一直十分怀念读书时参加过的那些校外活动。

    每个学期都要为学校的食堂上山砍两三次柴。大家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相互照应,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初中时,学校养了几十头猪,饲料主要是学生轮流拔的野菜,一个班轮一星期。学校一个月杀两头猪,犒劳师生,这种师生共享自己劳动果实的感觉真的很好。春游几乎成了每年必不可少的校外活动,多半是师生同游,大家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放飞心情,那种其乐融融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记得读师范时的一次春游,我们班去的是泰和县玉华山。玉华山上驻扎着解放军的一个雷达连,战士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参观了营房、雷达设施,观看了雷达工作的全过程,还与连队战士合影留念。这对于从小崇拜军人、爱好军事的我,无疑是终生难忘的。

    比较现在的学生,整天关在校园里,我实在应该庆幸,那些校外活动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同时我也十分遗憾,当代学生缺少必要的校外活动,这算不算是教育的一大损失?

    江西省万安县供销合作社 罗宏金

    专家点评

    保护学生的安全,

    应由消极防范向积极应对转变

    首先,应当看到并承认,在当代青少年周围环境和生活世界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没有做好系统、科学的社会主动防御措施之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消极限制性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做却违背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道和教育规律。

    其次,要深刻认识我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误区,彰显教育新文化和教师新道德的魅力。遵从传统,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习惯于用限制出行和取消活动的方式,甚至于取消体育锻炼器械。这在表面看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实际上,这是限制孩子天性和变相剥夺其受教育权的一种不负责任的主观判断和做法。我们的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生命能量旺盛,需要顺应其生命成长之道的教育安排。生态体验教育的魅力在于它遵循青少年生命能量的释放之道。”

    其三,全社会应当意识到,在对待青少年学生生命安全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是检验我国教育反应能力的重要外显尺度。要尽快将我国的教育反应能力由消极防范水平提升到积极应对水平。应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与预防伤害教育纳入到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做出科学系统的政策和制度设计。

    其四,当代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的观念和制度设计,至少需要确立几个基础性观点:安全是青少年生命的底线保障;生命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增长点;当代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科学设计和指导下展开实践;生命安全教育应有利于国民的生存能力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惊铎

 


—— 信息源自:半月谈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