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学有所教"暖民心 实现教育公平还需持续努力

--------------------------------------------------------------------------------
点击次数:3415  发布时间:2008-3-3 14:49:00

   “学有所教”是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此,我国接连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教育政策。人人都能接受教育、接受高水平教育的和谐图景正在逐步被勾画出来。

    加大投入力度: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近年来,我国义务
教育免费的步伐明显加快。十七大以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2008年,除城乡全部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外,国家还将向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不用再额外支出大笔的借读费。

    这一切,得益于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据统计,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长量的70%被用于义务教育。2006年至2010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其中中央1254亿元,地方928亿元。

    除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外,我国还通过建立国家资助体系,加大了对各个阶段家庭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去年,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名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名学生。为此,国家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到500亿元左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2007年底,随着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出台,国家助学体系实现了全面覆盖。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是温家宝总理去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出的庄严承诺。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实行素质教育: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素质教育利国利民,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事实上,素质教育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尽管自上而下的“减负令”下了不少,学生课业负担却有增无减。很多地方教育部门为此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都没有收到明显效果。去年11月,武汉市教育局提出了包括规范作息时间,限制课时、作业、考试总量等17条“减负令”。河北省也曾对中小学学生的作业数量、睡眠时间等做出明确的限定,要求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即便是如此量化细化的减负措施,依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片面追求升学率已经让学生不堪重负。“让我们的孩子轻松一点,别累倒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成为千千万万家长的呼唤;一些教育工作者从我国缺乏创新人才出发,也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断提出质疑。对此,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纳入法律范畴。在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始试点。改革后的高中课程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独立精神的养成。去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率先完成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123万名高中毕业生迎来课改以后的首次高考。这些省区的高考试卷也实现了“变脸”,首次纳入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

    挑战与机遇:

    实现教育公平还需持续努力

    加大政府投入,让所有孩子都上得起学;提高教育质量,让所有孩子都上得好学,这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指向。但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实现非一日之功,教育事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在城市,重点校、重点班“名亡实存”,择校热仍难以缓解。

    再比如,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短期内还难以弥补,农村一所学校不如城里一间教室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经费保障水平低是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虽然新义务教育法明确将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并加大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要真正落实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还需要完善机制,需要加强监督。

    优秀教师匮乏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条短腿。由于福利待遇、生活质量等问题,许多人宁肯到县城做一名普通老师,也不愿意在农村做校长。农村好教师被大量挖走,留下的教师年龄大、教学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要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目标仍需持续努力,但党和政府务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有所教”的前景一定会变成现实。

 


—— 信息源自:半月谈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