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欠巨额贷款陷困境 吉林大学卖地还债方案启动

--------------------------------------------------------------------------------
点击次数:4669  发布时间:2007-10-2 13:17:45

  

  今年3月19日,吉林大学在校园网上发布了《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学校陷入财务困境。为此向广大师生征集解决校园财务危机的合理化建议。媒体报道此事后,高校欠贷问题为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吉林大学一套以卖地为主要内容的还债方案,正在紧张推进。

  9月1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吉林大学“完全可以通过置换土地等方式偿还全部债务”。

  此前的3月19日,吉林大学在校内公布学校财务危机,被舆论推向“高校债殇”的风口浪尖。此后,教育部和吉林省均对吉大的债务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成立土地置换办公室

  “卖地还债的想法很早就讨论过,但实质性的工作最近几个月才起步。”吉林大学房地产置换办公室主任方东红告诉记者。

  方东红原是吉林大学校办副主任。今年4月24日,他被学校党委任命为专项事务专员兼房地产开发置换工作办公室主任。

  这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新处室,使命是开发学校广阔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以偿还学校的巨额债务。

  吉大在长春市有6个校区8个校园,占地面积611万多平方米,加上在珠海市的新建校区,吉林大学累计占地941万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

  方东红告诉记者,房地产开发置换办公室有5名工作人员,“主要是进行校园规划,与政府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沟通。”方东红说现在主要是前期准备工作。

  在6月18日召开的“吉林大学房地产开发置换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方东红提交了“学校校园布局规划及土地置换方案的调整建议”,到会的吉大校领导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最后,“各方面取得初步共识,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开发置换工作应从快开展。”之后的工作便在此基础上展开。

  按照方东红的说法,“吉大各校区都在考虑范围之内。目前,国内外的大房地产商都正在和我们洽谈”。

  ■老校区正在待价而沽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位于长春市中心地段的前卫北校区和朝阳校区被列为出让的首选校区。在今年初的一次会议上,吉大校长周其凤表示,“要积极做好前卫北区和朝阳校区的房地产置换和开发工作”。

  前卫北校区是老吉林大学的校本部,位于长春市政务、商务、金融和文化中心区,堪称黄金地段。记者发现,偌大的校园不见人踪,很多角落都已杂草丛生,校区内的古迹鸣放宫虽然巍峨不减当年,但已成为民工寓所,空旷的地段则成为驾校的训练场地。

  留守北校区的吉大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告诉记者,“校本部都迁到高新区的新校区了,这个校区现在主要作为实验室,学生已经不多”。

  但关于该校区的最新进展,老师们并不知情。一位住在这里的老教师称,“去年学校还征求过我们的意见。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动静”。

  9月19日,长春市国土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吉林大学现有校园的土地,都是以公共用地的名义“划拨”的。因此,吉林大学虽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按照程序,吉林大学要先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包括拆迁安置、土地平整等,而后向国土部门提交土地售出申请;国土部门接到申请后,对土地的售出价作出评估,如果符合收储条件就会进行估价,并纳入土地储备库;之后,国土部门会发布该地块出让的公告,组织竞拍。

  目前吉大方面正在进行第一步工作。

  ■土地出让所得必须直接打入当地政府财政账户

  土地出让所得,必须直接打入当地政府财政账户。至于收益如何分成,这位官员表示,“根据不同情况分配的比例会有不同”。

  此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谈到吉大卖地还债时透露,“地方政府正在帮助我们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据吉林大学欠债银行之一的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吉大贷款的大部分仍未缴还,“现在他们只是每年缴清利息。”按照吉林大学官方的说法,每年支付给银行的利息高达1.7亿元,几乎相当于学校全年的学费收入。

  该人士称,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没有参与吉大卖地的相关事宜。

 


—— 信息源自:北京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