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提出“增加两年高中后教育”新目标
深圳2020年普及14年教育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昨天下午分组审议了《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该规划提出,2010年深圳将高水平普及12年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则要高水平普及14年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我市第一次正式提出普及“14年教育”的概念及目标。
2010年教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自2004年开始编制,本月提请市人大动用重大事项决定权审议后颁布。该规划重点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并对2020年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远景性目标。
2010年的总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当时平均水平。幼儿入园率和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0%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12年教育,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15年,户籍适龄人口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以上,劳动人口继续教育率80%以上,退休人员教育参与率70%以上。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市生产总值的4%以上。
专家解读2020年如何普及14年教育
2020年的远景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当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中毛入学率提高至95%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14年教育,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6~18年,户籍适龄人口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教育综合竞争力达到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本规划的牵头起草者、深圳市教科所副所长叶文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何谓“普及14年教育”作出详细解释。他说,“14年教育”是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学制,近似于我国的大专水平。规划提出普及14年教育,并不完全套用学制概念,而是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在未来越来越延长,到2020年深圳应达到普及14年基础教育的水平。
14年教育应如何实现?叶文梓表示,14年教育就是在12年小学和中学基础教育之后,再增加两年高中后教育,可通过几种途径实现:一是大学教育,在大学前两年接受基础性教育;二是社区学院,本规划已提出2010年前在全市各区均新建一所社区学院,其学制绝大多数也是两年。三是半工半读,或者通过“学分制银行”,分阶段完成14年乃至更长阶段的学业。
“十一五”期间建设20所国家示范性高中
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深圳“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度推进各层次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方面,全市将增设幼儿园216所。义务教育方面,新建小学55所、初中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同时,普及优质高中教育,规划新建高中10所,建设20所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考上线率保持省内领先。
2010年高校在校生达到10万人
高等教育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日制高校在校生要达到10万人左右;研究生比重大幅提升,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比例达到15∶50∶35;全市建成8~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博士点达到6~8个。深圳大学城要建成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群;深圳大学争取成为全国综合排名前100名的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深职院跻身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行列,面向港澳台招生及到海外办学;新建南方科技大学等1~2所高水平大学。
规划新建1~2所国际学校,基本满足在深外国人子女教育需求。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在深建设港人子弟学校,基本满足在深港人子女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