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于苗 李铁军报道)8月30日9时,乌鲁木齐县甘沟中心学校分校西白杨沟小学的乔丽凡老师早早来到县教育局,她不时紧张地搓着双手,在门口来回走着。
今天的双语老师面试,对于她来说,这是命运里的一个转折点,只要考试通过,她就可以去掉头上代课老师的“帽子”,从此和“编制内”老师的工资待遇以及“位置”相同了。
和乔丽凡一样,盼望着这样的名分的代课老师,在乌鲁木齐市各区(县)学校中还有不少。据熟悉情况的乌市某区教育行政部门人士粗略估计,活跃在乌鲁木齐市各区 (县)学校里的代课老师,至少在600人以上。
边远老师:坚持过去总会好的
由于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代课老师顶着身体、心理的压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共同愿望就是——转正。
8月29日,记者在甘沟中心学校见到了乔丽凡。
2006年7月,从新疆农业大学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的乔丽凡参加了乌鲁木齐县教育局的统一招考,之后分到了西白杨沟小学,由于没有编制,她只能成为代课老师。
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乔丽凡没有拿到应有的工资,“我想坚持过去总会好的。”乔丽凡总这样告诉自己。就这样从没有工资到每月200元至400元,再到现在的每月600元的工资,这让乔丽凡看到了希望。
和乔丽凡在同一学校代课的阿加尔老师是学校惟一的计算机老师,“我来之前学校就有微机室,但没有老师敢开机。”连续一年没有拿到工资的她,已经很难再开口问父母要生活费了。
乌鲁木齐县二中的古丽江,2006年伊犁师范学院政治专业毕业,因为学校需要地理老师,在进校前她不得不自学地理。“很多制度对我们代课老师都是不公平的,只能好好考试,争取一个编制。”古丽江的话说出了所有代课老师的心声。
城市老师:只有“考编”一条路
和边远学校的代课老师相比,城市里的代课老师教学条件以及待遇相对好些,一些学校会根据本校的情况,提高代课老师的待遇。
2004年7月从新疆大学毕业的徐凯文,毕业两个月后就到乌市二十三小任数学代课老师。3年来,她已经是二十三小一位很出色的班主任了。和“编内”老师相比,徐凯文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只有‘考编’一条路,我们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就徐凯文所知,她周围的其他几个同学已放弃“考编”,她说:“如果没有‘考编’的事儿,我会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乌市某重点中学的代课老师侯涛两年前站在了讲台上,她是学校的英语老师。
因为一直没有编制,在学校,侯涛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外人”。刚开学,她就很郁闷,本该带初二年级的她被分到了初一年级,“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填补空缺的棋子,没有固定的位置,随时准备被人移动”。据了解,和侯涛同样是代课老师的,在该校还有11人。
教育局:生源增导致老师缺
去年3月,教育部称,在短时间内,我国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名中小学代课教师。可是在乌鲁木齐,这个属于新疆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仍然存在着至少600名的代课老师,这一点确实让人费解。
据乌鲁木齐县教育局局长陈琳介绍,乌鲁木齐县共有28所中小学,现有代课老师189人。
此外,乌市天山区、新市区、水区及沙区都不同数量地聘了代课老师,多数城区聘的代课老师已在百人以上。中心城区某教育局负责人说,从2004年起,师资不够的矛盾就开始凸显,而今,已越来越严重。
水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赵卫东分析,代课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过快,而老师编制又有限定,为了不耽误学生正常上课,只有聘代课老师填补空缺。
据水区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介绍,全区有中小学20所,去年统计代课老师有上百名,今年计划招聘72名中小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