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高校 午餐 食堂
在西安一高校,部分饭菜价格不同程度上涨
本报记者 赵航 摄
核心提示
随着今秋开学,高校学生纷纷发现食堂的饭菜涨价。陕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近日将分6个检查组重点检查各高校学生伙食质量、贫困生物价补贴等工作。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稳定食堂饭菜价格。
目前,如何应对食堂价格波动成为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省教育厅将赴高校检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落实、学生伙食等工作
高校午餐须提供免费菜汤
新学年刚刚开始,西安部分高校饭菜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涨幅在0.5元至1元,个别饭菜涨幅达2元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决定,近日将由主要领导带队,分6个检查组对我省高校开学等工作进行督导,重点检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落实、学生伙食质量、宿舍管理、贫困生物价补贴等工作。省教育厅要求,高校午餐1元以下的菜要占10%以上,并向学生提供免费菜汤1份。
学生食堂零租赁,免收水电气费
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原则上不得将学生食堂租赁、承包给以赢利为目的社会企业,学生食堂高、中、低档副食的比例应控制在3∶5∶2;午餐1元以下的菜要占10%以上,并向学生提供免费菜汤1份”等。重点检查各校在应对物价上涨,保障学生饭菜质量、维持价格稳定方面采取的措施。
检查学校后勤实体经营的学生食堂是否坚持零租赁,学生食堂的水、电、气和其他管理费一律免收,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两个月物价补助资金的发放等是否到位。
同时,检查学生床上用品按照学生自愿认购,高校对产品质量、价格采取了哪些监控措施;不允许高校学生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
报名“绿色通道”是否畅通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工作,这次教育部门将重点检查各高校是否积极采取措施,并落实相关要求;是否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否落实了提取不低于教育事业收入6%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是否设立“济困助学资金专户”。特别是新生入学报到注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贫困新生能按时入学;是否对“绿色通道”等国家新资助政策宣传做到学生人人知晓等。
另外,这次检查也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检查范畴,辅导员是否能及时发现学生关心哪些热点问题、思想变化等,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是否尽快解决好。本报记者 郭魂强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菜品结构
保证供应一定量的低价菜品
据新华社电(记者 吴晶) 记者昨日从教育部获悉,新学期开学之际,针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各地高校积极通过补贴、降低成本等方式,确保食堂饭菜价格稳定,保障学生饮食健康。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已积极部署,要求各高校稳定食堂饭菜价格,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及时调整菜品结构,一定要保证一定量的低价菜品的供应。同时继续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增加必要的补助。
近年来,粮、油、肉、煤、水、电、气等价格相继涨价,直接影响到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特别是今年以来,主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各地政府首先通过经费补贴,稳定高校食堂价格。例如,黑龙江安排专项资金,按大中专在校生总数的25%,以每人每天2.5元的标准直接补给学生食堂;河南建立了粮食企业与大中专院校粮食直供体制。
王旭明说,各地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正在探索平抑食堂价格的新办法:华中科技大学在对学生食堂实行“零租赁”的同时,全额补贴水电费用,每年还从校内宾馆、超市等经营性单位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生食堂的改造和设备添置及其人员经费补贴;江苏大学建立了学生食堂饭菜价格调节基金。
各地高校还纷纷加强食品加工制作环节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减少浪费。北京林业大学要求食堂现炒现卖、不留剩饭菜,努力减少成本支出;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对水、电、气、油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高校在平抑食堂价格的同时,还努力调整菜品结构,满足学生需求。山东省一些高校通过粗菜细作,适当增加了鸡、鸭、鱼等副食品种;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针对女同学较多的特点,实行套餐和打半份菜的措施。
王旭明强调,在物价上涨的时期,高校应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前不少地方已采取措施,例如河北省从今年5月至6月,已按在校生总数22%,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对省属全日制大中专学校家庭贫困学生实行肉价补贴。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享受政府和学校给予的免税、零租赁等优惠政策,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在低于市场价格波动线下波动属于合理情况。各高校在稳定食堂价格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副食品价格波动情况,正确认识市场规律。
据了解,目前江西省一些高校已在校内醒目位置,每天公布一次主副食品采购价格信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组织学生代表到市场进行物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