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时评:课改成败关键在于高考改革能否加速

--------------------------------------------------------------------------------
点击次数:3562  发布时间:2007-8-30 12:55:22

     近日,北京高中课改引起了舆论极大关注,并引起了一些争议。对此,记者对课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力求客观、全面地还原这次课改的面貌。总体而言,此次高中课改值得肯定,因为它着力于改变长期以来教育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的局面,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强调的选拔人,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个人兴趣往往得不到重视,所有的学生在同样时间以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课程、考同样的试卷,学生的成长记录以一串考试分数为主。而北京高中课改正在试图突破这样的困境,让教育由“选拔人”走向“培养人”,让学生不是为教育的需要而存在,而是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而存在。

    新课改许多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老师变成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课堂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丰富的选修课改变了“千人一面”的学习场景,北京二中甚至为学生专门开辟了一间“自制餐”实验室,这里没有指导老师,赋予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课改后,综合实践在144个学分中占23个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以上这些课改的设计,几乎招招切入应试教育的内在弊端。第一,课堂上多是简单、机械式灌输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常常只擅长被动学习,如果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而今课改将老师变成引领者,显然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艰苦而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快乐和主动的过程。

    其二,大一统的教育方式埋没了许多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北京课改有望改变这一弊端,大量选修课的存在为这些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成材之路。

    其三,许多学生埋头书本,不去认识和接触社会,有知识而无常识,在这次课改中,社会实践成了学分的“重头”,学生将难以读死书,它必须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接受磨练。

    不过,面对教育的整体大环境,我们也感到担忧:这次课改真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终结者吗?真能引起专家所说的“革命意义的变化”吗?此前,为推行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已经先行,此外,各地的素质教育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努力和尝试,但是这些改革的努力一碰到高考,常常就会败下阵来,那么此次北京高中课改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当下,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应试教育似乎已陷入了难以摆脱的怪圈,对于此次课改,有家长就质疑,“高中课改是不是会影响高考质量”、“这届学生会不会成为课改的实验品”?有老师也认为,“我现在担心的是把学生撒出去,怎么再把他们收回来?”可见,高考改革若不加速,素质教育将难有出头之日。

    当然,高考改革谈何容易,这么一个已经稳定运行几十年的制度,这么一个几乎涉及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制度,一个微小变化都会掀起巨大波澜,何况是与素质教育对接、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别无退路,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高考不可能作为一个孤岛置之度外。因此,思考如何将高中课改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对接,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以及如何改革高考模式,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让高考发挥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作用,这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北京课改:世界大战“退出”高中历史必修课

    改版后,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历史的古今贯通、中外对比更加明显。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也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

    北京6.7万高一新生课改 课程将由盒饭变自助餐

    今年的9月1日,“开学”一词,有了新的解释:近7万高一新生,将开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从纸端,化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听说读写。

    改在哪里?改在教材。语文,金庸VS鲁迅;数学,教你风险决策;改在课堂,学与不学,你的兴趣第一次有了较大的发言权;改在考试,成绩不仅是一堆数字,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改在意识,授与习,都是一次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角色转变。

 


—— 信息源自:新京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