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谈申论热点: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老龄化的关系

--------------------------------------------------------------------------------
点击次数:3223  发布时间:2007-8-29 14:10:29

 

    陕警院教师 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祖华

  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进行了清晰而理性的判断,为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而生育率在较长一段时期又处于低水平的现实,有同志担心,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加重我国未来的养老负担。对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一、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过程和趋势,受到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规模较小,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不大,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高水平向低水平的迅速下降是引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生育水平的下降,使得新生人口规模缩小,低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减少,相应地加大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又使得老年人的规模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可以说,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的食物、居所、安全、医疗卫生等各项生存条件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寿命才得以延长;也只有社会经济的进步,婴幼儿存活率的提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才会推动人们由追求孩子的数量转变为追求孩子的质量,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现代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所以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是人口老龄化的内在因素。

  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能够很好地佐证这一人口趋势。人口老龄化率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人口的生育水平、死亡水平迅速下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陆续达到7%(即联合国认定的老年型人口标准)。随后,北美洲、大洋洲国家和日本等陆续进入老龄社会,而一些拉美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人口也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逐渐老龄化,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也会陆续迈入老龄化的门槛。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不例外,只是出现时间早晚、进展速度快慢、程度高低有所差异。在我国即使没有生育政策的干预,人口老龄化也终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

  二、控制人口数量与延缓老龄化进程是两难抉择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长期以来,人口数量庞大、分布不均、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放在解决各种人口问题的首要位置,是符合国情的选择,是一种客观要求。但控制人口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会提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于这种两难抉择,我们只能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审时度势,选择最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案,而不能顾此失彼。

  30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密切关注并着力解决包括老龄化在内的各种人口问题。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我国人口战略的核心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当时,建国以后出生的数以亿计人口尚未进入老龄阶段,但中共中央在1980年发出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对严格控制人口的后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有所预见。这一阶段,由于实行了有效的控制生育政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总和生育率由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初的5.8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更替水平(2.1)以下。

  第二阶段:2000年,当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时颁布了两个决定:3月,做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之后,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和紧迫性,又于同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三阶段:200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道提出来。

  这个过程说明,党和政府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关系的认识是清醒的、及时的,也是高瞻远瞩的,做到了全面安排、统筹解决,决不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计划生育全然不顾及后果”。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同总和生育率处于1.8上下、略低于更替水平,是我国逐步实现人口规模相对稳定的数量界限。但我国现实的人口情况是: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人口的惯性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出生率反弹的危险还不能排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表明,人口惯性增长的转变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国家可能长达半个世纪以上。

  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已不同于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的人口问题,除了人口数量依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外,人口质量、结构、流动迁移等问题比以前更为复杂多样,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如果不能把低生育水平稳定住,解决各种人口问题会更加困难。人口规模的稳定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生育率达到并在较长时期处于更替水平是人口规模稳定的前提。只有如此,中国人口达到零增长的目标才可望也可及。这就要求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归罪于计划生育是不科学、不公平的。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老年的人口,都是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就存在的人口,是过去高出生率和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计划生育的影响只体现在减少了出生人口数量,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从长远来看,计划生育有助于减少未来老年人口的数量。因为现在新出生的人口少,60年后的老年人口就少。

  必须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并不意味着生育水平越低越好。因为过低的生育水平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造成未来社会中老年抚养比过大,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既要控制人口规模,又要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要通过持续监测生育率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适龄人口的生育水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三、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过去,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挑战并不突出,而人口规模过大对我国发展的全面影响却非常突出,必须优先解决。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1.03%,已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挑战是严峻和紧迫的,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中国老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满足数量庞大而且还在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在物质生活、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方面的需要。事实上,未富先老与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所在。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人比重并不算高,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自然资源相对不足,难以满足1.44亿庞大老年人群的需求。而且,与一般人群相比,老年人的需求具有独特性,在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这就对社会、家庭的经济资源、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较晚,至今尚不完善,现在大多数的老年人在过去工作时没有进行养老积累或积累很少,在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老年人很容易陷入相对贫困状态。特别是我国过去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庞大的老年群体在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方面面临更突出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为减轻社会抚养负担、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许多家庭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子女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待独生子女一代进入婚育期后,“四二一”家庭(即四个老人、两个中青年人、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或“四二二”家庭(即四个老人、两个中青年人、两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这种压力对于长期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地区尤为巨大。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切实为独生子女家庭未来的养老做好准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求,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农村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 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城市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鼓励社会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弘扬子女赡养、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同时,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建立满足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

  四、用提高生育率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下策

  稳定目前的低生育水平既有利于应对人口惯性增长,又有助于预防人口过度老龄化。有人提出以放宽生育率来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认为,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是下策。

  首先,根据人口增长规律,放宽生育必然增加新生人口,使人口规模扩大并相应推迟人口实现相对稳定的时间;

  其次,通过增加新生人口来缓解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是“远水不救近火”,于事无补;

  再次,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在成长为劳动力以前,属于被抚养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社会负担,形成社会老少负担的“两头沉”;

  最后,现在增加出生人口,意味着60年后扩大老年人数量,不仅无助于缓解我国长期的人口老龄化,反而会造成人口恶性循环,不符合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人口发展战略,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

  名词解释:

  总和生育率: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表明每名妇女按照该时期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金路公务员
 

 


—— 信息源自:百灵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