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再次强调:各地高校从2007级新生开始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住在校内集体宿舍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举多得。但有人认为,集体宿舍软硬件设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禁租令"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彻底执行。
据悉,这一"禁租令"出台,实际上已是教育部近几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表态。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5年,教育部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此次教育部再度"禁租",引起广泛关注。
集体宿舍:安全、经济
为何重发"禁租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媒体表示,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才。
目前,高校内因班级或集体住宿引发的意外事故相对较少,而学生在校外租房却频频出现煤气中毒、遭遇偷盗抢劫、杀害以及因孤独自杀等事故。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槐伟鹤认为:"大学生们大多靠父母生活,在外租房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学生入住宿舍是比较安全也是比较经济的。"
同济大学英语系大二学生潘维怡说,集体生活可以让大家学会容忍、合作和珍惜等很多东西,校外租房"不利于互相监督促进学习",住在学校集体宿舍是大学生们比较明智的选择。
租房一族:自由、方便
刘勇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他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房租加上水电费等每月要花费800元。刘勇说,学校宿舍条件相当不错,两人住一小间,但仍感觉"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表示"自己租房主要是为了写毕业论文,有时候也自己做做饭,朋友来访,也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学习,自由度大。"
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不少大学生选择外出租房。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宋璐表示,大学宿舍一个房间要住8个人,大家作息习惯各不相同。平时也就罢了,但考研的时候就不行了。"有的人早出晚归,有的人睡得早,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不少同学校外租房就是为了能休息好,有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高校宿舍不乏一些 非人性 条文,让大学生们备感压抑。"上海水产大学一位姓康的同学认为,有些高校集体宿舍规定晚上十点熄灯,热水供应也有一定的时间,这些不容忽视的宿舍管理问题,也促使有的学生在校外租房,过他们喜欢过的自由生活。
教育专家:变堵为疏
教育部在此前两次类似规定最终都不了了之,让人怀疑一纸"禁租令"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刘勇认为:"禁止在外租房在法律上没有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学生群体作出人性化的区分,灵活管理,而不能像 大人管小孩 一样管得太死,要按照不同人群区分对待。"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熊丙奇说:"教授和学生朝夕相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组成一个温暖之家,才是吸引学生入住宿舍的根本之举,比冰冷的一张禁令纸管用。"他建议内地高校向香港大学"取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老师,大多是教授,他们不但鼓励学生自发开展活动,还策划邀请社会知名人士给学生们开讲座,一起搞活动,开展语文训练、领袖训练、文化及健康训练、社会服务等,让学生有大家庭的感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羊凯江认为,对于年满18周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更应变"堵"为"疏"。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并热爱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针对校外租房者这一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的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校园E刊:大学生校外租房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安乐窝还是麻烦地?

“禁租令”在现实的夹缝中处境尴尬。
新规出台实属无奈 执行缺少校规支持
为了浪漫,为了自由,为了安静,当校园广告栏贴满校外租房广告时,当越来越多的小“夫妻”手牵手出现在居民菜市场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私事儿,而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记者发现,在某些学校,租房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0%。日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要求大学生不得在外租房。这一禁令能否实行?大学生们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故事解释着他们的选择,在多方采访后记者发现,禁租令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大学生讲述校外租房4大理由 多数学生持中立态度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大多数学生的“理想”。
面对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的声明,学生们不以为然
时下,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不少大学生喜欢在校外租房。不可否认,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外租房居住是否安全,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教育部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在学生群体中又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落实"禁租令"有难度 山东高校留守族租房热
7月6日,教育部出台规定叫停大学生校外租房。可记者今天调查发现,随着暑期将至,许多大学生为了打工、考研等原因纷纷当起“租房族”,校园租房市场依然火爆。
高校禁租令下 钟点房仍火爆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要求各地高校2007级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记者近日走访大连市各高校周边发现,大学生房客已经占了居住区的较大比例,日租房、钟点房尤为火爆。
福州不少大学生校外租房 变"堵"为"疏"更好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5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今年7月6日,教育部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校园禁租令遭遇尴尬 租房学生网络转卖宿舍床位
教育部近日出台文件规定,“各地高校保证2007级及以后的新生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而2005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有人 认为,这次的“禁租令”是稍微松口后的又一次政策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