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禁租"能否降低大学生租房热

--------------------------------------------------------------------------------
点击次数:3951  发布时间:2007-8-29 13:51:01

        

       教育部日前再次强调:各地高校从2007级新生开始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住在校内集体宿舍可以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举多得。但有人认为,集体宿舍软硬件设施、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禁租令"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彻底执行。

    据悉,这一"禁租令"出台,实际上已是教育部近几年来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表态。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5年,教育部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此次教育部再度"禁租",引起广泛关注。

    集体宿舍:安全、经济

    为何重发"禁租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媒体表示,组织学生按班级住宿,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才。

    目前,高校内因班级或集体住宿引发的意外事故相对较少,而学生在校外租房却频频出现煤气中毒、遭遇偷盗抢劫、杀害以及因孤独自杀等事故。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槐伟鹤认为:"大学生们大多靠父母生活,在外租房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学生入住宿舍是比较安全也是比较经济的。"

    同济大学英语系大二学生潘维怡说,集体生活可以让大家学会容忍、合作和珍惜等很多东西,校外租房"不利于互相监督促进学习",住在学校集体宿舍是大学生们比较明智的选择。

    租房一族:自由、方便

    刘勇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他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房租加上水电费等每月要花费800元。刘勇说,学校宿舍条件相当不错,两人住一小间,但仍感觉"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表示"自己租房主要是为了写毕业论文,有时候也自己做做饭,朋友来访,也不用担心影响别人学习,自由度大。"

    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不少大学生选择外出租房。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宋璐表示,大学宿舍一个房间要住8个人,大家作息习惯各不相同。平时也就罢了,但考研的时候就不行了。"有的人早出晚归,有的人睡得早,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不少同学校外租房就是为了能休息好,有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高校宿舍不乏一些 非人性 条文,让大学生们备感压抑。"上海水产大学一位姓康的同学认为,有些高校集体宿舍规定晚上十点熄灯,热水供应也有一定的时间,这些不容忽视的宿舍管理问题,也促使有的学生在校外租房,过他们喜欢过的自由生活。

    教育专家:变堵为疏

    教育部在此前两次类似规定最终都不了了之,让人怀疑一纸"禁租令"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刘勇认为:"禁止在外租房在法律上没有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学生群体作出人性化的区分,灵活管理,而不能像 大人管小孩 一样管得太死,要按照不同人群区分对待。"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熊丙奇说:"教授和学生朝夕相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组成一个温暖之家,才是吸引学生入住宿舍的根本之举,比冰冷的一张禁令纸管用。"他建议内地高校向香港大学"取经"。例如,香港中文大学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老师,大多是教授,他们不但鼓励学生自发开展活动,还策划邀请社会知名人士给学生们开讲座,一起搞活动,开展语文训练、领袖训练、文化及健康训练、社会服务等,让学生有大家庭的感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羊凯江认为,对于年满18周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更应变"堵"为"疏"。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并热爱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针对校外租房者这一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的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校园E刊:大学生校外租房

大学生校外租房是安乐窝还是麻烦地?

“禁租令”在现实的夹缝中处境尴尬

    新规出台实属无奈 执行缺少校规支持 

    为了浪漫,为了自由,为了安静,当校园广告栏贴满校外租房广告时,当越来越多的小“夫妻”手牵手出现在居民菜市场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私事儿,而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记者发现,在某些学校,租房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0%。日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要求大学生不得在外租房。这一禁令能否实行?大学生们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故事解释着他们的选择,在多方采访后记者发现,禁租令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大学生讲述校外租房4大理由 多数学生持中立态度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大多数学生的“理想”。

面对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的声明,学生们不以为然

    时下,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不少大学生喜欢在校外租房。不可否认,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外租房居住是否安全,自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教育部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在学生群体中又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落实"禁租令"有难度 山东高校留守族租房热

    7月6日,教育部出台规定叫停大学生校外租房。可记者今天调查发现,随着暑期将至,许多大学生为了打工、考研等原因纷纷当起“租房族”,校园租房市场依然火爆。

高校禁租令下 钟点房仍火爆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要求各地高校2007级以后的新生要保证按班级住宿。记者近日走访大连市各高校周边发现,大学生房客已经占了居住区的较大比例,日租房、钟点房尤为火爆。

福州不少大学生校外租房 变"堵"为"疏"更好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2005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今年7月6日,教育部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校园禁租令遭遇尴尬 租房学生网络转卖宿舍床位

    教育部近日出台文件规定,“各地高校保证2007级及以后的新生按班级住宿,原则上不允许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而2005年,教育部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有所松口,“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有人 认为,这次的“禁租令”是稍微松口后的又一次政策回归。

 


—— 信息源自:网络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