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美术欣赏“教师要少讲”

--------------------------------------------------------------------------------
点击次数:4280  发布时间:2007-8-24 13:41:09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种观点认为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如果指出学生的感受有误,那更是搞一言堂。

    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近些年,随着教育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以往的教育观和学习理论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其趋向是由注重教师的“教”向强调学生的“学”,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少讲”这种现象应运而生。

    二、这种现象的不足之处
    1、弱化了教师的传授与指导作用。
    持“教师要少讲”这种观点的人,把审美鉴赏看成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事情,美术鉴赏课成了学生相互交流体验和感受的场所,更有甚者把美术鉴赏看作是不可言语不可传授的,更不可能通过常规的学习程序达到目的。这就忽视了教师“授业解惑”的作用。“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都必须经过教育。”斯宾塞在《教育论》中也认为,一个成年人比儿童更能理解画中之美,是因为他更多地理解画中表现的那些自然或生活中的真理。这表明对人的鉴赏美的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和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并提高。如对米罗、达利等人的作品进行欣赏时,具有较强的悟力和欣赏判断力的学生会说:“我感到了什么”等意见,而大部分同学会提出“这些画好在哪里”等疑问,如果一定要他们说出作品的涵义,只会背离作品的基本意义的范围。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纠正,以帮助他们掌握作品的基本意义,并获得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以提高鉴赏能力。
    2、一味强调学生的审美个性,否定了美术作品的本身的客观性存在。
    “教师要少讲”,意味着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审美个性,但个性的表现必须依附于对教学内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作品本身特征的规范”是基础,放任学生的审美个性无限制的任意发挥,事实上是片面地强调了作品多义性的一面,而否定了美术作品对鉴赏者审美再创作的前提和制约作用。
    其实,美术作品的含义并不是产生于欣赏者任意的“自由联想”,艺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意义范围。据说人们在亨利·摩尔的雕塑《斜躺的女人》中至少发掘出了五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分析,这个斜躺着的艺术造型,从形式到母题再到寓意,都是一个普遍的或典型的女性形象的抽象性再现,其中的空调,代表或暗示着女性生殖器;第二种分析,这一艺术造型不仅是典型女性形象,而是还是典型的“母亲”形象的抽象,其中的空调应该是子宫而不是生殖器;第三种分析,这个具有抽象风格的雕塑造型,事实上暗示了一种自然风景的典型特征,凸起处是山峰和高原,凹进处是山岩上的洞穴;第四种分析,这一造型既有母亲的特征,又有山岩洞穴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大地——母亲”的赞美;第五种分析,从这个斜躺的造型中可以看到一个从被动、低级的非有机体向一个主动、高级有机体转变的过程;其中的空洞代表着从明朗的意识通向黑暗的无意识领域的通道,即进入人们尚未进入的及尚待揭开的神秘领域的通道。尽管人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出了这些不同的含义,但各类意义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相互孤立的,因为在许多民族的古老神话中,大地都是母亲的象征,大地有山川的起伏,常常被比喻为母亲的乳房、子宫和生殖器。这是其共同的依据。
    由此可见,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人们可以对同一件美术作品有各种理解和解释,但却不可能改变它的本质含义。

    三、改进措施
    教育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但教育的基本规律却不会因这种改革而失去意义。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教师如何运用,切忘“一刀切”。如在鉴赏课中,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不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内涵,怎能对作品进行评论呢?而这些内容,是教师必须告诉学生的,只凭学生自己看书无法学到欣赏知识,更说不上对作品进行评论了。而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知识内容和形式,是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这些将构成学生以后发展的基础。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必须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方向的教学行为。无论是以前的“接变法”(以讲解为主)教学,还是现在的“发现法”(讲解少)教学,只要教师运用得当,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都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 信息源自:现代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