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带兵遣将,四次亲历军训,“用脚丈量怀柔的土地,用心托举怀柔的天空,跟我一起来,追求更大的幸福”——北京大学2006级本科生军训一团政委陈永利对军训的意义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怀柔军训基地的训练已经进入了第六天,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刻苦训练。而随着军训生活的推进,如何诠释军训的持久意义、如何探求军训经历对于生命成长的影响,也渐渐成为同学们内心深思的议题。记者为此专访了陈永利老师。
“如果说‘一切为了成长’是我们军训近两年比较经典的观念,我希望把学生军训的意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再给生命一个起点。”陈永利老师相信,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同时我们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接受军训其实就是接受新生。经历了军训洗礼的我们,站在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上”。
“军训帮助我们养成一种严格的习惯,而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陈老师首先站在人生的角度体悟军训。自由散漫惯了的“天之骄子”们投身到严谨规律的军训生活,接受着烈日的炙烤,挥洒着如雨的汗水,谨慎地整理着内务……这一切的点点滴滴在陈老师看来,都是为实现人生将来的成功所做的储备。
“‘军队会让你激发伟大,剔除渺小’”,陈老师引用巴顿将军的名言,“只有在平时养成了刻苦的习惯,才能从容面对关键时刻的挑战。平时多付出一杯汗水,关键时刻就能挽救战场上的一桶鲜血。”这种精神也是陈老师一直贯穿于军训工作的。从内务整理到军容风纪,他从一开始就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严格要求,毫不放松。陈老师坚信,一旦严格务实的习惯养成了,就能让同学们受用一生。
四次亲历军训的经历,铸就了陈老师对军训的深厚感情。他深情地说:“军训让我们体验一种平等的生活,战士们衣食住行都一样,乃至有时候认识都趋同,在这里我们能够抛开平日在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平等是人类始终孜孜以求的境界,军训期间,看不出悬殊的贫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这是一个纯粹的地方。“真正平等平静的地方是人类心灵的家园。这里是培养理想的地方,是思考人生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陈老师指出,北大致力于培养领导型创新型人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需要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时代先锋为幸福平等的生活奔走呐喊。体味军营的朴实,感悟军营的宁静,陈老师期待着北大学子们珍惜这难得的平等和纯净,思考人生,思考理想,立志成为祖国发展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陈老师的“军训情结”,还因为这里闪烁着集体主义的光辉。“军训让我们共同追求一种更大的幸福,军队是最有整体感的集体,最大的幸福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只有在整体的协作中才能实现,正如银河的耀目是因为有无数明亮的星星。”他补充说,这种幸福应该是一种内心的和谐,这其中牵涉到他人对自己的影响、集体对个人的作用,因为和谐是要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共同奋斗和相互协调中实现的。
最后,陈老师总结了这几天同学们军训的情况。他认为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能概括同学们的认真精神。“这几天天气闷热,军营的条件也比较艰苦,可谓是‘天不时,地不利’,但是我们贵在‘人和’,我看到了同学们团结、守纪、可爱的一面,人和贵在心齐,心齐贵在志高。”陈老师兴奋地说道。
保持一颗坚韧的心,勇敢地走下去,陈老师以“兵可挫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终不可挫”与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