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3268 发布时间:2007-8-22 14:13:30 周公子: 我们有种说法——现在的坏学生,以后反而可能有作为,而且是好男友,好老公;现在的好学生,也有可能很平庸,在家里很大男人,爱面子。是不是这样呢? 白鹤 白鹤: 这样说也太绝对了吧?把我们这种人置于何地?哈!不过这话不完全错,我们来看看“坏学生-好老公”或者“好学生-坏老公”是怎样炼成的吧。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概念:在不少老师眼里,好学生=成绩好+听话;坏学生=成绩差+不听话。也就是说,区分两者的标准就是“学习表现”和“受控制程度”。传统意义上,“有作为”=职场顺利;“好老公”=懂得处理感情关系的男人。要做到“有作为”和“好老公”,需要情商高分,也就是说,需要良好的心态——这与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关。 从坏学生到好老公 有一种“坏学生”的成长背景是这样的:他们智商高,但有着孩子式的贪玩,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比较多动,喜欢探索,但也容易惹事,于是,他们成为老师眼里的“坏学生”。然而,他们的父母却不这样划分。 这种父母的爱比较“无条件”,不以“学习表现”和“受控制程度”来区分孩子的好坏。当孩子拿出50分的考卷,他们不会做出一张黑脸,不会轻蔑地说“看谁谁比你都强”;相反,他们会安慰他,鼓励他,信任他能够重头再来;就算他们下次一样糟,他们也一样无条件爱他。父母能够接受他不断失败,孩子也比较能够接受逆境。 当孩子好奇地把钟拆掉,他们会和他一起研究钟的结构,一起尝试把钟拼起来;如果拼不起来,他们会平静地从孩子的零用钱扣除买钟的钱,显示“谁惹事谁负责善后”,但他们绝对不会打骂他,绝对不会说“叫你别乱拆东西,就是不听话”。父母允许他“不完全听命于权威”,于是,孩子自己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想法。 长大以后,坏学生踏入职场,他们就拥有两个优点——第一,“能够接受失败”,就算一时不如意,他也能保持快乐和心理平衡,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因为他从小就有主见,不完全听命于权威,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所以也比较能够把握机会。这样的人,比较容易“有作为”。 情场中,他们同样保持“能够接受失败”和“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当感情发展不顺利,他们能够迅速找到原因,更可贵的是,他们不会放不下面子,该修补关系时,他会立即动手;该道歉,他们会勇于道歉;因为他们相信:最重要的人会无条件爱他,不会因为道歉而看不起他——就像童年时父母那样。 从好学生到坏老公 有一种“好学生”的成长背景是这样的:他们智商高,也贪玩,但父母对他说“学习高于一切,不许贪玩”。于是,他们会逼自己好好学习。同时,在家惯了听父母的,在学校也很乖。他们就成了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这种父母的爱明显“有条件”——必须学习好(泛化来说,要求孩子必须表现好),而且要听话,高度受控制。当孩子拿出100分的考卷,他们是一副笑脸;孩子拿出50分的考卷,他们就是一副黑脸、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一副“瞧不起你”的表情。孩子很听父母的话,父母不能够接受他们失败,他们也不会允许自己失败。这种看似上进的心胸,其实缺乏弹性。 当孩子好奇地把钟拆掉,父母会说“叫你别碰那个钟,现在去拿棍子来”。习惯于高度受控制的孩子,就算面对肉体伤害也不懂得躲避,他们真的会去拿棍子,交给父母,让他们责打自己。他们惯于听命于权威,不善于独自思考。如果没人指使他,他很可能无所适从。 长大以后,好学生踏入职场,他们拥有一个优点:听话,很容易混个秘书科员之类的安全角色,低风险低收益,也可以说“很平庸”。然而,在职场上若要“有作为”,就要求有“狼性”,强调弱肉强食。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人都很容易遭遇失败,若承受不了,就会一蹶不振。同时,惯于听命权威的孩子,很难有独立出众的见解。 情场中,他们把“不能接受失败”带入家庭中,一吵架死不道歉的往往就是这类人;遇到问题光知道躲的也是这类人。他们装出“大男人”“大女人”的样子,心理却很害怕家人看不起自己。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人只有在他“强大、表现好”的时候才会爱他。如果他道歉示弱;如果他赚不到钱;如果他外表不好看,最重要的人就会看不起他——就像童年时父母那样。 说白了,人能不能在职场或情场上成功,关键在于心态和成长过程。成绩好不好,只是一时的成败而已。
—— 信息源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