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5189 发布时间:2007-8-20 9:48:49 寒假之前最后的一节班会课,我懒洋洋地趴在桌子上,听广播里高三某班的班长在报告:“前几天,我班XXX同学因为户籍问题,回到内蒙古读书……” 一激灵坐起来,仿佛被谁打了一拳。又是一个。这已经是今年听说的不知多少返乡高考大军中的又一人。明年?我? 我可是户口在海南,高中在北京啊!我该去哪参加高考呢? 还记得很清楚三年前将要中考的时候,北京市的政策出台,明确说明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员子女可以享受北京户籍的学生同等待遇,一起参加高中统一招生。其时持有居住证的人并不多,我和与我一同北上求学的另一个同学算是幸运者。家长、老师,所有的人都为我们高兴坏了。 然而两年以后,我升入高二的时候,市教委仍然没有关于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参加北京市高考的政策。而且,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内蒙古这些高考录取线较低的省份也出台了一系列反高考移民的政策。一夜之间我们就从同一起跑线上的战士落到了两面堵截的可怜虫:在北京不能参加高考,回海南会被认定为高考移民,不能报一类院校。即使是很有限的几个能够提供学籍证明,跳脱“移民”头衔的返乡考生,又怎么能跟人家当地的考生平等呢?海南的生源可以在高二结束时参加会考,会考成绩占高考分数的十分之一,而返乡生源要在高考时同时进行。换句话说,海南的生源在高考时准备6门课,而我们是10门!更何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课改,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向单独命题。我们接受的是高中三年跟人家不一样的教育,回去参加跟人家一样的考试,怎么能平等呢?且不说在不同氛围下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就连最肤浅的应试策略,我们都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训练。这样的我们,怎么能跟人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呢?抵制高考移民,本来应该是保证教育公平的积极举措,但“一刀切”的政策,又怎么保证我们这些“返乡”生源的公平问题呢? 于是就到了家长各显神通的时候了,老师们也拼命出谋划策,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办北京户口嘛,听说有直接卖指标的,十万一个;要不然,公安厅内部好像也能办,关键就是找得着人。前几天听说昌平买房能落户口,最近又有人说顺义投资建厂就行。要是孩子有奥赛金奖、声乐十级,或许可以参加高校的提前招生,那个用不着户口。要不然的话,努力考出国也行,拿不拿得着奖学金就看小孩的本事了。如果在老家有本事,也可以想想办法,如果能不限报的话就趁早转学回去。我的年级里大约有六七个这样的情况,也确实有成功地落下户口的或者不限报的,可是我们认识的大多数人,家里既没有钱也没有势更没有金牌,最后都无奈的扛了下来,接受那“二类院校”的命运。 十二年苦读,本来是为了在高考这个舞台上与他人同场竞技,然后迈入理想大学的门槛。可是现在,连一同竞争都不能保证。我们,去哪里接受公平的高考?只有走出国门吗! (钟灵毓秀,高中生,现居北京)
—— 信息源自: 证券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