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集团作为向大学提供后勤保障与后勤服务的机构,时时处处都与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着广泛的联系,服务双方也就必然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和矛盾。我们必须重视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引导这种矛盾,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在学生和后勤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服务关系。
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沟通工作的性质。1、沟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通过沟通与学生交流信息、解决矛盾。2、沟通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沟通不只是一次接待或一次座谈会,而是包括了日常信息收集、信息交流和沟通结果落实几个方面,沟通是一个贯穿日常工作的过程。3、沟通不是偶尔为之的工作,而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不是出现了问题、产生了矛盾才想到要沟通,才安排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而是日常工作中就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信息、听取意见、促进工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充分了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责任意识是有效沟通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平等对待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规范标准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热情微笑是有效沟通的润滑剂
践行承诺是有效沟通的根本
一、充分了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学生的职责是学习,理论性强,后勤人员的职责是保障与服务,实践性强。由于这两种社会角色的差别,造成了学生对后勤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所付出的艰辛并不很了解,而后勤人员对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要求也体会不深。相互不够了解是造成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双方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最大障碍。
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化解,而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互相理解正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了解大学的文化与精神,甚至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背景和发展也应该有所了解。只有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同情,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沟通才能发挥出实效。
二、责任意识是有效沟通的灵魂
与学生进行沟通是为了促进了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简单地闲聊和交流信息,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从始至终都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服务者在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管理者在征求管理对象的建议,要认识到我们是作为教育者在履行后勤服务育人的使命。沟通中,我们有责任承担失误,也有责任接纳建议;有责任维护自身岗位的利益,也有责任顾全集团和学校的大局;有责任维护学生的权益,也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尊严。当我们负责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地说明情况、解释问题,负责地解决问题、改正错误,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这种贯穿始终的责任意识正是指导我们实现有效沟通的灵魂。
三、实事求是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实践中,学生对后勤工作提出意见比较多的一般是投诉和抱怨,而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投诉和抱怨正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提出的这些投诉和抱怨中,虽然有部分内容并不客观、真实,只是一时情绪宣泄,但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服务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看待自身问题,实事求是的解决这些问题,设身处地的替学生考虑问题,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沟通才存在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多从自身工作的不足来考虑,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要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如果在沟通中我们掩盖错误或者屡错不改,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自身确定和错误,就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无论什么样的沟通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四、平等对待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沟通不是命令和服从,只是单向的发布或接受信息;沟通是双方或多方平等的交流,最终达成协议的过程。我们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受年龄、阅历、知识结构以及相互了解程度的影响,可能会更多地扮演一种“教育者”的角色,给学生讲许多的“道理”,却很少把自己真正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改正自己工作的不足。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他们在学校中也迫切希望被人重视和尊重,而希望被服务者平等对待正是这种尊重的基本表现。
另外,沟通中的平等还包括对不同个案的公平处理。同样性质和程度的事件,如果由于没有按照规定公平处理,而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有所区别,则会使学生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沟通也就失去了作用。因此,能否平等对待学生、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否公平处理问题,也就成为了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
五、规范标准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沟通中的规范标准是我们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其中一个方面,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影响了沟通的效果。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规范化的接待和标准化的处理将会极大地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沟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沟通中的规范标准可以分为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上的规范标准包括接待人员着装规范、语言规范等,这样会使学生获得一种受重视的感觉;内容上的规范标准包括沟通机制规范化、沟通程序规范化、沟通答复规范化、沟通结果处理规范化等,这会使学生感觉到我们工作的正规化、标准化,从而对我们产生信任,有利于沟通交流。
六、热情微笑是有效沟通的润滑剂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沟通中始终保持微笑,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微笑,我们可以表现出心境良好,从而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可以表现出充满自信,使人产生信任,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可以表现出真诚友善,缩短对对方的心理距离;可以表现出乐业敬业,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尤其是我们在进行有关投诉和抱怨的沟通时,一个微笑可以融化冰霜,可以让人倍感温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真诚和自信,对方也会被这样的微笑所感染,也就会感到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沟通的目标。同时,我们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们切实解决困难,这样的热情服务一定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把解决投诉的难度降到最低,实现有效的沟通。
七、践行承诺是有效沟通的根本
沟通的结果是双方和多方要达成一致的认识或协议,并且都要按照这个约定去理解和落实,是否遵守沟通达成的约定,是否履行自己的承诺是判定这次沟通是否有效的根本所在。面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倾听、仔细研究、充分解释、慎重答复,学生无论是提出意见或是建议,在沟通过程中双方一旦形成共识或达成一致,则应该诚实守信,履行自己的承诺,把沟通的结果落到实处。沟通不是目的,沟通只是手段,沟通的目的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促进工作,而落实沟通达成的约定和承诺,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沟通的作用和价值。
与学生进行沟通是高校后勤工作一项常规而又重要的内容,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实现了“三满意”的重要手段。面对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服务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传递后勤工作的信息,达到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互相理解、促进工作的作用,也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