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取消公立中学复读班 捍卫教育公平?

--------------------------------------------------------------------------------
点击次数:3373  发布时间:2007-8-9 14:58:58

    复读生究竟涉及多大人群?中新网统计说,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1010万名,其中复读生有近300万,接近总人数的30%。同时,今年高校计划招生561万,平均录取率不足60%。这意味着40%的落榜者可能加入复读大军。

  往年,当高考录取渐渐尘埃落定的时候,复读班的招生工作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但
今年却变数陡生。近日,教育部部长周济称,为保障国家资源及教育公平,公办中学禁办复读班,禁招复读生。此话一出,有人鼓掌欢呼,有人忧心忡忡。  

  争议一:复读生能否享受公共教育资源

  正方

  A.1998年以来,国家为支持教育累计安排国债资金约240亿元,但国家教育资源依然严重不足。国家下拨财政只承担三年普高教育,并未给复读生预留师资、资金等。因此,复读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教育资源的重复消费,这令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进一步额外损耗,对广大应届生不公平。(重庆晨报、广州日报)

  B.相当一部分复读生仅仅是因为不满意高校或专业而复读,造成不少“高分复读”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张非这样的“考霸”。这说明一部分人的复读属于“个人喜好”,而非不得已为之。惟有减少不正常的复读需求,才能遏制不公平的教育供应。 (西安晚报)

  反方

  a.复读生同样是中国教育资源短缺的受害者,正是因为高等教育机会有限,他们才不得不“回炉”。事实上,复读生往往并不具有和应届生同等“公平”的受教育平台。公立学校的复读班吸纳的往往是家庭经济条件并不那么好的学生,复读班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参加高考的权利,仅仅为了资源公平,就把他们推向社会,会导致一种新的不公平。 (中国青年报)

  b.教育领域内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国资流失,是公立名校用国家投资形成的教育资源和品牌办学,收取高额费用,这也是复读班存在的一种形式。试图通过取消公立学校复读班来阻止国资流失,根本不可能。更何况,“高分落榜生”也有自由选择命运的权利。(济南时报)

  争议二:复读班的盈利性质是否损害了教育真义

  正方

  A.公办学校开设复读班,主要目的是盈利。据了解,复读班的学费远远超出了普通高中生的学费。有数据显示,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的复读市场在10亿元以上。这必然会令公办中学醉心于复读班,而忽略了应有的教育。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把有经验的教师留在了复读班。本应享受好师资的学生,不得不被没经验的老师带,以致考不上好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下一年再复读,形成恶性循环。(大河报)

  B.学校并非营利机构,特别是公立学校,它肩负着教育广大学生的义务,是万千学子接受人生洗礼的课堂。如果学校都“向钱看”,那它就违背了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这是教育界的失败。(网易论坛)

  C.教育部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而其他民办学校则完全可以满足复读生的需求。如果民办学校能提供更有针对性、收费更合理的服务,复读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市场解决。这样一来,民办学校便能更好地成为公办学校的补充。(南方日报)

  反方

  a.为什么公办高中的复读班屡禁不止?是因为有需求。为什么学费这么高?是因为有人愿意读。公办高中的复读班是合理的存在,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供求关系。私立学校也可以办复读班,可以打价格战,也可以树立品牌,但学生的家长显然更信任公办学校,价钱贵几倍也愿意把孩子送到那去。这是市场规律的作用。(百度贴吧)

  b.周瑜和黄盖的交易很难制止。学校固然想创收,但广大复读生的需求也不可忽视。禁办复读班将会堵死“复读”的自由与权利,形成新的不公。试想,城市的复读生还有民办学校等“次优选择”,而在农村或一些教育落后地区,除了公办高中,则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教育资源!(新华社)

  c.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措施跟进,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的禁令,不仅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还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公办高中复读班被禁以后,民办学校的复读班势必会火爆,但如果没有配套措施,民办学校难免会借机大幅提高收费标准。此外,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的确有待提高。(西安晚报)

  【点评者说】

  归根结底,复读是高考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复读矫正了高考的不公。“一考定终生”的统一高考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次优公平”,为了补偿这种僵化的公平,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容忍许多“看得见的不公”。

  对于教育部来讲,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政策上的大事;而对考生而言,高考则是人生大事。既然教育部也知道,把一个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机会系于一次考试很不公平,那就应该允许他们第二次、第三次参加高考,多给他们几次改变其命运的机会。在这个略显畸形的体制下,教育资源的不公或者已经可以忽视。复读班以后是公办还是民办,这也不重要,关键是:复读生不是教育的包袱,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应该从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入手,取消公立中学复读班,并不是我们的切入口。

 


—— 信息源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