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的逐利冲动需要宏观调控来遏制

--------------------------------------------------------------------------------
点击次数:3597  发布时间:2007-8-2 14:09:53

 

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了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而截至2006年11月,全国经核准颁发新版记者证的记者总人数也只有18万余人(见8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这几年高校的“超常规”发展,为人诟病已久。高校不再是纯洁的象牙塔,它越发像一个经济主体,人们把这戏称为“大学经济”。


在总体急剧扩张中,新闻专业比其他专业扩张得更为迅猛。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昆说:“新闻教育是一种廉价的教育,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招来很多学生,学生多了收费就高了。”甚至有评论认为,大学“超常规”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大学里的“知识精英”们,他们开设新专业不是首先考虑到社会需求,不是考虑对国家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他们的眼睛仅仅瞄准着蛋糕上的草莓。大学已然不是纯粹的思想园地,不是知识的圣殿,它对经济利益的迫切追逐绝对不比任何商业机构逊色!


由于国家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社会真正需要的,高校供给不上,而社会不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这时候问题就产生了,社会不但要承受“结构性失业”的危害,更要承受“结构性浪费”的长期负效应。一个新闻学科是这样,其他的“超常规”学科还有不少呢!


显然,对大学进行切实的、比较严格的“宏观调控”是必须的。然而,对高校专业设置仅靠“政策”的传统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势下,只有更严格细致的财政拨款,对高校进行引导,高校专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信息源自:山西新闻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