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伴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指导和引导,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需要。
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引导力
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克服网络失范,减少网络污染和防治网络犯罪,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形成健全的网络文化性格,提升网络文化素养,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主要包括:
第一,强化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塑造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调控,使校园网络文化在道德规范与自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网络实践中,欣赏和发掘优美、高雅的网络文化,陶冶和美化心灵,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第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责任意识,引导和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第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展网上舆情分析,提高网络文化引导的针对性,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上的苗头和倾向,通过网络等渠道加以引导和化解。
提高正面宣传和引导质量
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各种专业知识占领校园网络空间,以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质量。
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主要有三种形式:调动全校师生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利用校园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博客平台,以及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等。
要建立和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网页等,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网络空间中的占有率,把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成弘扬主旋律的阵地、素质教育的平台、信息沟通的桥梁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宝库,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对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需求。如建立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需求,既有思想性、可读性,又有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的门户网站;依托校园网络,建设特色网站;建立校园主题网站;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主页等。此外,应该对校园网络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
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需要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
建设一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以网络为平台与学生交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运用能力,能够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能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学生思想问题及时提供有效帮助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队伍。
同时,搞好三个结合,即:
——坚持引导与把关相结合。对以网民言论为主要形态的自发性舆论,要在充分尊重的同时进行积极地疏导。对以新闻、信息为主的自觉性舆论,引导者必须严格把关,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删除网上垃圾,构筑网上“信息海关”,以维护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
——坚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在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要依法管理。在大学校园网络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上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强网上评论的力度,坚持网上正面舆论导向。
——坚持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鼓舞他们的精神,提升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抵御消极网络文化影响的能力。(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