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从"考试枷锁"中解放青少年 英国"高考"值得借鉴

--------------------------------------------------------------------------------
点击次数:3530  发布时间:2007-6-18 15:47:44

 

“高考30年”,一个值得回忆和反思的话题。如果把30年串成一条线,就会发现越到后面,越少幸福感,越多紧张感。

在高考指挥棒的挥动下,青少年身上的“考试枷锁”越来越沉重,受教育的时间从小学提前到幼儿园,又从幼儿园提前到零岁,现在盛行的是胎教,人体尚未形成仿佛就能嗅到考试的气味。

要把青少年从“考试枷锁”中解放出来,高考方式的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重要一环,这方面英国“高考”的做法值得借鉴。

英国的“高考”A-Level已经实行几十年了,虽然基本上是全国统一考试,但并没有牺牲青少年太多的快乐时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考试考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而不是背功和解题技能。说得更通俗一些,考试不考记忆力,而是想象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比如“高考”语文,在英国自然是“英语”,考题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部分。

“语言”部分考两道题,一是阅读理解,相当于中国的读后感;二是“作文”,先写300到450字的一段小说或戏剧片断,考查语言描述能力和想象力,然后从4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让你写600到900字的短文,考查你的逻辑和思辨能力。

在“文学”部分,要考“诗歌与散文”、“戏剧”、“莎士比亚”三部分,外加“二十世纪文学”、“评论和理解”、“课堂考察”中的一项。当然,要考的内容在两年前就给出了。比如“诗歌与散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必读济慈的《诗选》、乔治·艾略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等6部文学著作,试题不超过这个范围。仅仅“诗歌和散文”部分就要读这么多,如果加上其他部分,两年高中要求阅读的东西肯定比中国学生要多很多。

但是,多数英国学生不会成为“书呆子”,因为考题考查的是平时的阅读量和语言掌握能力,死记硬背毫无用处。2005年的英语“语言”部分的作文题,一是要求描述你所在城镇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要突出写出不同的状态和气氛,考的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写出你对“生活是由你———你自己———创造的”这句话的看法,考的是思辨能力。

再看考外语,就说“中文”试题吧。2005年的试题“阅读”部分是从鲁迅、曹禺、艾青、王安忆的代表作品中分别节选了一段话,让学生任选一题回答问题。比如在选取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中“陈信”回城后和兄弟团聚的一段文字后,考题要求解释一下“在外十年的艰苦”指什么。“作文”是从6个命题中选择一个写400字以内的文章,比如:“中国有句俗话说‘人一走,茶就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样的试题,你平时不阅读不行,但也不至于为考试疯狂。英国高考科目有60多种,包括媒体、心理学、经济学、艺术、戏剧、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3到4门课学习就行。考完A-Level,再加上老师的推荐信和大学面试成绩,就可以申请好几所大学的入学资格,然后选择想去的大学。

可见,如果中国的高考改成“水平考试”,果断地减少或者取消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每年再增加一两次考试机会,就可能把青少年解放出来,让他们拥有幸福的童年、活跃的少年和独立自主的青年时光。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至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