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家长如何对待任性的孩子

--------------------------------------------------------------------------------
点击次数:5874  发布时间:2007-6-9 15:28:55

 
  孩子太任性大人“没办法”?

  本期我们讨论一个“任性女孩”的个案。

  相信为数不少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头疼事: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脾气特别大,什么事情不依着她,发起脾气就不可收拾,大哭大闹,不闹得全家赔礼道歉誓不罢休。

  编者的话:孩子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和人类的未来。但是我们却不断听到和看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受侵害的事实,这是所有父母都不希望发生的。我们应当在精心养育孩子的同时,更加关注其性格的形成、心灵的成长。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作为家庭一名成员,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原因,而是跟家庭其他成员和这名孩子的交往模式有很大关系。当父母、老师发现孩子的某些心理行为问题需要纠正时,就必须从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入手,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改变这名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目的。

  本栏目将不定期地开设“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讨论,欢迎读者朋友参加。假如您对孩子的做法感到不解,或对纠正孩子的毛病感到为难,请发邮件(E-mail:jp-children@263.net)或传真(Fax:68423197)给我们,我们请专家为您作出解答。

  成长季风

  “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雯雯今年九岁,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乖巧的时候,着实惹人喜爱,能歌善舞,表达力强,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争着疼她。雯雯呢,也真争气,凡事只要大人说过一遍,就都记住,而且做得特别好。比方说倒尿盆这件事情,因为妈妈告诉过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所以每天早晨起床后,倒尿盆的整件事情都是雯雯自己完成的。

  可是雯雯有一个挺大的问题——太任性。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发脾气,哭闹,谁说都不管用。爸爸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一再告诫孩子“你下次再也不许重犯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着:这天清早,妈妈急着要上班,就匆匆忙忙把雯雯的尿盆倒掉了。这还了得?雯雯立刻不干了,大哭着说:“你为什么要倒尿盆?这是我的事情!”脾气越发越大,没完没了,眼看着妈妈上班也耽误了,那也不行!最后还得是大人让步——哭得一抽一噎的雯雯,拿着尿盆走进厕所,从抽水马桶里舀回“该自己倒的”尿,重新倒一遍,才算完事!

  妈妈非常生气,可是又没办法,因为不这样做,雯雯会一直哭闹下去,妈妈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妈妈还担心宝贝女儿这样的脾气,将来上学怎么跟同学、老师相处?

  雯雯的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是严格的,并不娇惯孩子。对着孩子的坏毛病,他们也曾管教过,把孩子关进小黑屋,而且不理睬她的哭闹。可是雯雯跟别的孩子不同,这种惩罚似乎吓不住她,她会没完没了地哭下去,直到嗓子哭干、哭得几乎昏过去。如果爷爷奶奶在场,一定会出面干预,他们绝不允许让孩子受这样的“委屈”。

  现在,全家凡事都得让她三分,对了能夸,错了不能罚,否则孩子的“拧脾气”一上来,最后还得是大人让步。妈妈说,这孩子,好起来的时候特别好,闹起来的时候,我们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简直太任性了!”

  专家评述

  如果我说雯雯的家长对孩子娇惯,他们一定会感到委屈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观察。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在雯雯与家长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雯雯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这种关系模式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

  每一次,都是雯雯提出要求(常常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长最初表示反对,于是雯雯就以哭闹要挟,最后家长就作出让步了,雯雯的要求也就自然得到了满足——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每一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在重复这一过程。雯雯的这种行为就不断地因成功而获得强化,强化的结果是使得这类行为出现的频率更高。

  解决的办法?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雯雯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屡屡“让步”的结果,那就应该由家长来改变“让步”这一强化物。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对于不良行为,家长的态度要旗帜鲜明,而且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改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被父母冷落。只要父母下得了决心,孩子是赢不了这场持久的“冷战”的。但前提是全家人在认识上和行动上要步调一致。雯雯的父母最怕的是孩子会哭“昏过去”,其实这种情况很少真正发生。就连雯雯的妈妈也发现,雯雯即使是在哭闹最凶的时候,也还常常在偷眼观察大人们的反应。唉,孩子就是这么精明,他们可会利用大人了。

  当然,如果真出现什么异常现象,例如有的孩子会哭得呕吐,还有的甚至会作出某种自残的举动,家长不能置之不理。但在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的同时,也仍然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当孩子的这类行为始终收不到效果时,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就会降低,多次尝试后就会逐渐消退。尽管儿童的可塑性很强,但对于雯雯这样多年形成的行为方式,矫正起来仍需要有充分的耐心。

  王京生(本期专家为儿童心理学博士)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