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追求 卓越的高峰
——记江苏省名师李庾南
李庾南同志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酷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高。她具有先进的独特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倡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她认为学生的学习固然与教师的指导和环境的影响有关,而学习的成功根本在于突出要求学生在群体中多边互动,强调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靠会学达到更好地学会。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她一贯坚持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好体现在学好上,坚持教程要与学程统一,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适应、促进学生的学程来改革教程,以发展学生的学力,这是终身教育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让学生在学程中体验内化,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为此,开展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连续28年8轮的系列实验研究。其子课题逐步拓展、延伸、深化。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和赞誉,并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先后当选南通市政协六届常委、江苏省妇联七届执委、江苏省八届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始终扎根教育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屡建功勋
自1957年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担任教学工作已50年,担任班主任也已50年。她勤奋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高,所教班级的学生经市统考、教研室和教科所检测、高师院校的测试评估,数学成绩、自学能力,综合素质都很突出,先后有一名初三学生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三等奖,9名学生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25名学生获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20多名学生获市数学竞赛奖,各届毕业生中考数学班平均成绩高于市数学均分20—35分。所带班级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多次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集体、团支部,先后各届有6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多名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和优秀团员及优秀干部,在市、省、全国初中生作文、外语、物理、化学、美术、电脑及体育等竞赛中均有获奖,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和尊敬。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95年被评为“江苏十大女杰”,同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荣誉称号。199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199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她被列入1995年新华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职工风采——献给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书名单,也被写入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教师》。她的照片被收入中国工人出版社的95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纪念册——《今日中国的脊梁》,2003年她的事迹照片被收入“中国劳模——时代领跑者”摄影展,于2003年9月26—2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出了大型画册。
1997年荣获南通市人民科教奖励基金,同年到江苏省各市巡回报告巾帼建功事迹,1998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十大标兵”、“江苏省十大行业杰出标兵”。2000年,所带领的“自学、议论、引导实验课题组”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师集体”誉荣。
二、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28年,硕果累累,成绩卓著
李庾南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创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理论及其操作体系,并进行了形成性,验证性和推广实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连续八轮(26年)初中全阶段的实验中,探索了新教学法的可行性、科学性、系统性,形成了在全国中学数学教学领域独树一帜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1994年8月江苏省教委袁湘婉主任在“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作了重点介绍,认为这项教学法改革实验取得了两项成果:1.对初中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培养自学数学能力的层次序列以及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自学数学能力是一种以思维能力为核心,阅读能力为基础,创造能力为追求目标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能力……。这一成果使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可操作性。2.有效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运用这种方法,给不同程度的全体学生提供了相等的发展机会……。她为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全国共评19人),1994年8月又获全国中学数学教育最高荣誉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该同志承担了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的项目“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实验”这一课题,于85年获“江苏省教改优秀成果二等奖”。继而又先后承担江苏省“七五”重点科研课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和实验”和“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数学教学结构”。“七五”课题的实验成果于1990年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实验报告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八五”课题的中期成果于1993年获“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按计划于1995年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1996年1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以国家教委督学吴椿为组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金华为副组长,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主任郑君威、南师大教授刘应章、苏大教授唐复苏、储培君、扬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季素月的七人专家组对该项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认为:李庾南同志主持的“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数学教学结构”实验研究,是“七五”项目“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研究的逻辑生长和发展。该研究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出发,探讨初中数学学习的主体认知、结构演进和文化建构的过程,以及自主性学习的内在条件——自学能力发展的机制,运用关于数学学习活动的理论,构建了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模型。并通过“优化学习过程”和“改善教学结构”这两大操作变量系统,具体实现了“突出学习主体,促进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推动全面发展”的实验目标。这对于改革初中数学教育,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数学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深入认识学习本质、意义和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这项研究扩大到178个实验班,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区域实验,……。运用《初中几何教学结构》、《初中代数教学结构》两本专著,开展实验研究,从而提高了实验控制的精度和力度,为自然状态下的教育实验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有效途径。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已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一致通过鉴定。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项实验研究成果,为丰富我国现代教学理论作出新的贡献。(1996.1.6)
该项实验的研究报告获江苏省一九九六年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九九七年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接着她又承担了1995—1998年的江苏省“九五”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学程导进技艺研究”,带领中学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美术、体育等学科研究学程导进的一般技艺、教学程序、课型、技术和艺术以及各学科的特殊技艺。深化和发展“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实验成果。
该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江苏省教委、省教研室、省教科所、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南通市教委等单位组成专家鉴定组于1998年12月6—7日对该课题成果进行了论证鉴定,王珉副省长和省教委周德藩副主任亲临鉴定会作报告,对李老师和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专家组一致认为:
“学程导进技艺研究”是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所进行的一项有相当理论高度和实践难度的极富创新价值的研究。
实验研究报告作了较好的理性思考和概括。该课题着力研究学生的学习进程,探求导进主体性学程的教学技艺,实现教法为学法服务并与学法融合和统一,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智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课题所指的“学程”(教程)是指在师生共同交流活动中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的过程,是着力全面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技艺”不仅是指一般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强调的是教学艺术,是操作思想与实践方法的统一。其意义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也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行为导向。
该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与此同时,她又承担江苏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数学学习与教学原理研究”,在弄清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和影响学业与学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模式与结构优化的表现和要求,探究数学学习过程的规律性,研究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论原理与指导性原则,尝试建立数学教学原则新体系。通过以上五个课题的教育科研和教改实践,她已概括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本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1998—2002年她又带领中学各学科的数百个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投入省级课题,“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探索,该课题于2003年10月结题。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三期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由国家督学周德藩、成尚荣和省教研室主任朱家珑、省数学教研员李善良博士及我市教育局老局长王建明、局长王炎斌、教研室主任周度组成的专家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该课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让人人都能主动全面发展,有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立意较高。……课题对“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性质、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初步框架和实施要点,丰富了“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现又完成了她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课题名师专项课题“初中学生学力及其发展”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又立新功。2006年五月她领衔,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学力发展与评价研究”已开题。
三、及时总结,潜心写作,出版专著,拍摄录像,积极宣传教改成果,无私传播教学技艺
该同志在从事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二十六年中,出版100多万字的七部专著:《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初中代数教学结构》、《初中几何教学结构》、《李庾南教数学》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初中三年级三册,《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91年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初中代数教学结构》和《初中几何教学结构》两部专著于93年获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获江苏省第九届(2003—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年)二等奖。她还撰写了论文100多篇,达70余万字,分别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数学通报》等20多种全国和省级书报杂志上发表,其中有15篇获得全国教育界的学术奖、15篇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江苏省优秀数学论文一、二等奖、15篇先后获得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育论文、科技论文奖。她执教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堂教学录像系列片19节,1989—1990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并公开发行录像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系列讲座9讲,97年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为江苏省教育电视台的初中数学讲座节目拍摄《李庾南教数学》120讲,每周初一、二、三,三个年级各播出一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与讲座配套的教材,《李庾南教数学》初中一、二、三年级三本书。2000年为教育部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拍摄《特级教师辅导——初中几何课本同步辅导学习》26小时,向全国公开发行小影碟VCD,广受师生欢迎。2001年为中国电视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自学·议论·引导实验研究”理论讲座两讲,课堂教学录像(配教学评析)十节课(每节45分钟课,5分钟教学评析)向全国播放,并发行录像带。2006年又为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拍摄了《名师李庾南诠释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并配“教学研究”共10学时,作为教育部全国新课程远程师资培训卫星电视教材,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她广泛宣传了教改成果和先进教育思想,被誉为“教育改革家”,收入《教育改革家》、《教师手册》、《江苏省当代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坛名人辞典》和《江苏科技群英志》等等。
四、讲学交流,言传身教,老骥伏枥,甘当人梯,为培养新秀不遗余力
二十八年来,她锐意进取,执着地努力,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艺在全国教坛深受赞誉,先后三次出席了国际数学教育会议,10次出席全国性的数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学术研究会议,12次出席本省的全省性的学术研讨会。交流学术论文,作专题报告,主持专题研讨会,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赞誉,在全国教育战线影响大、知名度高,先后应邀到北京、辽宁、广东、新疆、西藏等26个省市自治区作学术讲座150多场次,听讲人数达6万多,借班为当地学生上示范课100多节,多次举办了市、省、全国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讲习班,培训了教学骨干、教研人员、高师院校的学生达两万多人次。每年为南通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新教师培训班以及一些兄弟学校的教师培训班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和师德报告,并上示范课。受市教育局的委托先后去陕西咸阳、新疆伊犁讲学、培训骨干教师。广带徒弟,在省内外取得丰硕成果。协助南通市教育行政及教研科研部门开展了六轮“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改实验,每轮实验有数百个班级参与:
一是对实验教师作理论专题报告,组织学习教育科学讨论,并推荐有关的理论书籍,促使实验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明确实验要求,开展实验研究;二是指导实验教师写实验教学的课例和论文及实验研究报告,组织交流和评讲。在1995—1998年四年中,实验教师共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就有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获市级优秀论文奖54篇,省级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奖9篇,并有7篇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科研成果奖;三是亲自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经常开放随堂课供实验教师观摩学习。组织实验教师上公开研讨课,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点评,使实验教师掌握操作要领,提高教学实践水平,近几年她对外公开课就有130余节;重点辅导脱颖而出的实验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教学比赛,在近几年的全国优秀课评比中,数学有3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省优秀课评比中,数学有5人、生物1人、地理1人、语文1人、政治1人、音乐1人、体育1人获一等奖,政治、化学各1人获二等奖,数学1人获三等奖;市级优秀课比赛中36人次获奖;四是经常组织实验教师与外地、外校交流,借班上公开课、研讨课,相互评课,广泛开展多向交流,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课题研究,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水平。
通过她承担并主持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及悉心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其中近30人次受省级表彰,近60人次受市级表彰,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走上了校、市、县教研室的教育教学领导岗位或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她和一位小徒弟被评为“南通市十佳师徒”。新疆伊犁八中的徒弟刘铭2003年被评为新疆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南通市教育局决定从2006年起开展李庾南数学教育培训班,扎实有效地开展推广培训工作,为南通市师资队伍建设再立新功。同年,南通市教育局又聘请李老师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成员,为造就南通市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作出贡献。她深受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尊敬和爱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望重的李庾南老师从教50年,至今仍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既教学又担任班主任),她以坚定执着的追求,科学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成绩斐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获得了多项殊荣。现在她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