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26122 发布时间:2007-6-9 13:57:49 陈鹤琴、中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是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后赴美留学,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教授。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兼任园长,亲自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1979年又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为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外儿童教育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重视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去教养儿童。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只有把握其特点,把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养好、教好。他总结出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包括好动、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野外活动、喜欢成功、喜欢别人称赞等。他认为好动心是发展儿童“很要紧的利器”,因此要对其尊重,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其多与万物相接触。儿童的好奇心,好模仿等特性也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与保护。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活泼本能去发展儿童的个性,为将来成为良好的社会一员打下基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为中国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鹤琴推崇“活教育”,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做世界人;要儿童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活教育的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活教育的方法是“做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活教育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二、陈鹤琴幼儿园课程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为改变当时国内幼儿园课程脱离中国实际、一味盲从泊来的情况,掀起了一次以幼儿园课程为突破口的学前教育改革,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创立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教理论和实践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的幼儿园课程思想包括:1、以全面发展为课程目的 当时幼儿园没有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陈鹤琴认为课程第一重要的就是目的,幼儿园课程应有四大目的: (1)、做怎样的人?做人要有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精神。 (2)、应该有怎样的身体?即强调幼儿要有很强健的体格,训练幼儿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陈鹤琴认为习惯大都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儿时期注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几种基本的人生运动技能。 (3)、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 应着重培养幼儿研究的态度,激发幼儿探究事物奥秘的兴趣;掌握充分的知识,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指导幼儿掌握各种知识,丰富其经验;获得表意的能力,逐渐培养幼儿使用简单的语言、叙述简单的故事、画简单的图画、做简单的手工、创作简单的音乐、动作等来表达自己所感。 (4)、怎样培养情绪? 学会欣赏,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使幼儿体验快乐情感。教师应着重进行人格感化,在教导方法上要符合儿童的需要,避免学习产生厌恶感;教师要带幼儿接触万物,来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 2、生活为课程内容 陈鹤琴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实际生活与经验里来。课程内容应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丰富的玩具用品。我们知道,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儿童所熟悉时,儿童将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积极主动地运用其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去寻求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活动必将对幼儿具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和趣味。所以,源自生活的课程内容能够尊重儿童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是建立在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真正体现了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早年陈鹤琴参与起草了幼儿园课程暂行标准,该标准自始至终都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该标准不仅将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列为课程内容,而且将儿童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静息”和“餐点”也纳入课程内容。我们知道,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教育,幼儿的每一个生活片段都可以挖掘、发展成丰富的教育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内容而存在。实际上,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但这不意味着幼儿的所有的生活经验都可纳入课程,在幼儿园还有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内容要适应儿童就必须随儿童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3、课程结构相互联系 陈鹤琴认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 ①儿童健康;②儿童社会;③儿童科学;④儿童艺术;⑤儿童语文。一切儿童活动要在儿童的生活上、智力上、身体上互相联系、连续发展,要注意儿童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但是又不脱离社会实际。这五种教育活动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的。每个教育活动单元,由若干活动主题组成,各种教育活动围绕着单元中的活动主题进行。这样,在同一教育目标下,各个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单元联系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分科教学只照顾到一门学科的系统性,不能达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不能照顾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它只能适应大学生特点。通常在中小学里,课程是分割的,独立的,不相联系,而幼儿园里面则不然,课程是整体的,连贯的。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整合起来,成为有系统的。但是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这两种环境都是与儿童天天要接触的,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这两种环境作幼儿园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源于中国现实情况,他教育思想中“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生活;要做中学;不盲从泊来等”对现今的幼儿园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信息源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