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人才选拔与教育体制的思考和对策

--------------------------------------------------------------------------------
点击次数:6168  发布时间:2007-5-29 10:05:36

 

    近段时间,取消“高考”与否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多数人认为:“高考”是有问题,但在选拔“人才”,特别是选拔“优秀人才”方面,还没有比它更为“公平”的办法,无“新法”可替代,也就无法取消了--“高考”取消条件不成熟。

     五十多年的“高考”给我们引导的是这样一条路:学生以上名牌、重点大学为目标,而不管自己是否适合;学校以“高考”总分为选拔的唯一评判标准,并遵循“供求关系”,也不管学生是否适合。分高读好学校,分低读差学校;考的人多,分高你也读不上,考的人少,分低也照样读。而随着招生的透明度增加,托人情,说关系被杜绝,“公平”性得到提高和加强。我们是乎真的找不到还有什么更“公平”的办法了。

    其实,我们是在“人才”选拔的“公平”上出了问题。

  “人才”的定义从来就不是广义的,而是具体的。在我们工作职业的各行各业,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唱歌的,跳舞的,学工的,务农的,当兵的,学医的,从政的,教书的,经商的,环卫的,健康的,残疾的,智障的,都有优秀人才,都有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才。然而,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是经不起“高考”的,在“高考”的评判下恐怕只是不及格的人才,或者说是“偏才”、“歪才”、“怪才”。 而“高考”选拔的是什么啦?是能读书的“全才”。为什么这么说啦?各科的考试题目量大、题难、题偏,只有能读书、会读书的学生才有可能得高分,而评判又是以总分为标准,那只有每科都有高分才能选拔出来,这不是“全才”选拔吗!

    有一位从小学到高中都名列校前几名的“高才生”,考试从来没有输过,考入清华硕士毕业后要去国外读博士了,临走前他问父亲一个问题说:“爸爸,我就是喜欢读书,但我对未来很郁闷,我不知道博士毕业了,没书读了,我有什么可做的?”爸爸愕然,心里却明白:他的孩子已经被培养成为一个读书机器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全才”的例子,学生的理想实现了,他们家因此而荣耀。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吗?回答是:需要。我们不但需要读书的“全才”,也更需要各行各业的“偏才”“歪才”“怪才”,因为“全才”必然是少数,而“偏才”“歪才”“怪才”却是大量存在,这本身就是由自然法则确定的,我们的社会财富也正是由大量的这些“偏才”“歪才”“怪才”来创造的。遗憾的是,一个“高考”却扼杀了“偏才”“歪才”“怪才”们的成长,这种选拔公平吗!

    中央台播出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述毛泽东一代学子就读湖南第一师范追求革命的史迹,毛泽东作为一个“偏才”、“歪才”、“怪才”而被导师颂扬,而校方也因此将原来的以分数评定学生优劣改为“综合评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怪才”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值得思考的是,身为“怪才”的毛泽东深知以分数选拔读书“全才”的教育体制对人才成长的危害,在新中国成长十多年后,作为掌舵人的他已经察觉到教育体制的问题,他要用一种全民的运动来改造它,于是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其实,“文革”就是因教育体制问题引发的,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还可以清晰的记起当时对教育体制的批判:教育流行“学而优者仕”“读书做官论”,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毕业后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等。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废除“高考”,“学工、学农、学军”和“上山下乡”运动。应该说,“文革”的初始动机并没有问题,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也是有根据的。痛心的是,舵手并没能掌好舵,加之林彪、“四人帮”的别有用心,利用群众对教育体制的不满,全盘否定教育体制,把原本一个对教育体制讨论、批判、调整、改造的运动变成了一个篡党夺权、祸国殃民的行动。教育的氛围从“读书做官”一下走入另一极端“读书无用”,“白卷先生”等。悲剧呀!

    改革开放以来,对“文革”的批判就是对教育体制批判的批判,中断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人们无心顾及教育体制仍然存在的问题,甚至否认问题的存在,全身心的投入到求知的洪流中。时至今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又走过了近三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的认识到教育体制问题的严重性(见笔者“本科生就业难与教育体制的思考和对策”),但我们要同样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教育体制,全盘否定“高考”(笔者一直认为是对教育体制的调整,“十年前就该调整了”),考试本身并没有错,是公平的,错在以此考试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选拔人才不公平,选出了“全才”,却扼杀了“偏才”“歪才”“怪才”们的成长。
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环境,让所有人才,“全才”、“偏才”“歪才”“怪才”自由、公平的成长,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真正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价值。

我的建议是:

1.“高考”不能取消,但做实质性调整,或者叫替换,替换为“高中学习能力全国统一测评”,简称“高测”。它不同于“高中毕业考试”,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评。考生不受学历限制,20周岁以下者均可参加测评。

2.“高测”的题目可以比现在“高考”更难、更偏,科目更细,数学、现代语文,古代文学、绘画、歌舞、书法、音乐、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化学、物理、力学、电学、无线电、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动漫学、政治、财经、理财、经商、宗教、法律、建筑、军事、医学、营养学、环境治理、水利、矿藏、烹饪等等,凡是“偏才”“歪才”“怪才”们可能涉及的科目都可以进行测评。考生自由选择要测评的科目。

3.高校招生一律采用自主招生,并且以专业作为自主招生实体。

择优的原则是:
a.考生是否了解本专业,是否喜爱本专业。(重点)
b.考生“高测”与本专业相关考试科目分数。
c.考生“社会实践及创作”与本专业相关动手能力实践情况。
d.考生学历情况及毕业考试分数。
e.考生“高中毕业考试”分数.。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们听的最多是“又好又快”。即把以前的“多、快、好、省”倒过来“省、好、快、多”,这体现了社会对发展认识的进步。同样的,在选用人才领域我们以前提倡“干一行,爱一行”,现在是不是也可以倒过来了,提倡“爱一行,干一行”,这更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让我们期待一个所有人才公平成长、公平选拔的新时代尽快带来 。

 


—— 信息源自:论坛热贴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