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
教育5月28日电 (记者马丽) 针对目前高考乃至研究生考试中呈现组织化、高科技化的作弊现象,以及发现处理缺少法律依据的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做客人民网时做出回应,认为治理作弊应制度、立法、诚信三管齐下,并表示教育部门已加强对高科技作弊的防范,加强对监考老师本身的培训和监督,同时在制度上进行规避,如制定在今年规定离考试结束30分钟才能交卷等措施。
戴家干指出,用高科技作弊是社会发展到这一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高科技在考试作弊上的应用,确实如有些媒体所说,“作弊与反作弊是高科技之间的较量”。考试承载着一个社会的责任,关系到人的命运的选择,因此很可能有些人会铤而走险。
对付考试作弊,戴家干认为制度、立法、诚信三管齐下:
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监督,制定制度。制度的建立、教育和惩罚要结合在一起,而制度建立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法律层面上。“好在国务院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国务院法制办在做立法的准备,已经有七八稿了。”戴家干透漏。
其二加强地方立法,比如重庆
市今年5月18号市人大通过重庆市考试条例。“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光靠行政命令有时不能解决问题,要用法律、法制力量来治理。考试本身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其三要加大诚信教育。教育部今年提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政策。档案不对社会公布,但如果将来要用人制度的话,各种渠道可以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戴家干着重谈到诚信与教育的关系。他认为,很多情况下,诚信的建立,需要通过一个很强硬的手段才能达到,光从教育是不行的。诚信要建立在一个很强的、有法律制度的情况下。诚信制度要靠制度、教育、惩治相结合。同时,教育本身应该先做诚信。“如果我们教育不做诚信的事情,国家的诚信确确实实就没有了。”同时,戴家干也认为,各行各业都要从自身做起讲诚信,不要埋怨整个社会诚信不足,“国家在重视这个问题,在不断地完善”,希望每个公民本身特别要加强管理、加强诚信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