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郑州七色花幼儿园尝试智障青少年职业培训

--------------------------------------------------------------------------------
点击次数:6032  发布时间:2007-5-18 15:26:32

   可喜场景智障的洋洋会“做饭”

  接受智障青少年职业培训后,洋洋不仅会“做饭”,还学会照顾别的小朋友

  系上围裙,戴上袖套,“洋洋”兴致勃勃地“切菜”、“做饭”。他能分辨出芹菜、萝卜、土豆、大蒜,他知道照顾周围的小朋友,“饭菜”做好,他高高兴兴地端上餐桌,和金发碧眼的柯爱霖(Caroline Cretegny)、魏淑慧(Alison Wicks)阿姨一起分享……

  昨天,在郑州七色花福利幼儿园的游戏室,记者再次见到了洋洋。去年夏天,流浪街头多日的他被外籍教师夏梅立发现,带回了幼儿园。那时的洋洋,只会傻乎乎地乐,他不知道自己多大、家在哪儿、姓甚名谁,连洋洋这个名字还是老师们给他起的呢(详见本报去年8月24日A07版报道《荷兰女志愿者郑州收留智障儿》)。

  虽然头上的那块如伤疤的印记还在,可眼前的洋洋衣着整洁,懂礼貌、爱劳动,他还拿着自己刚从超市买回的小食品,往记者的手里塞:“我买的,给你吃!”

  和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了,他还随着音乐兴奋地跳起了迪斯科……“从3月份开始接受职业培训以来,洋洋的变化连我们都感到吃惊”,一旁的蔡蕾欣慰地说。

  蔡蕾是七色花幼儿园的园长,今年幼儿园和中国之友基金会签订协议,接受“中国之友”资助,在幼儿园开展智障青少年职业培训项目。

  智障青少年接受职业培训?一家幼儿园开展这项工作?培训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带着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教育现状更多的孩子需帮助

  幼儿园200多名孩子只有5人进小学,“全纳教育”遇难题

  七色花是一座很特别的幼儿园。因为从创办开始,它就实行了“全纳教育”,大门朝所有的孩子敞开,包括那些像“舟舟”一样的先天愚儿、脑瘫患者、不愿开口说话的“小雨人”等。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共同游戏、学习、生活。在这里,他们被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10年时间,幼儿园先后接收了200多名智障、脑瘫或自闭症儿童。这些孩子曾被许多幼儿园拒之门外。有一个叫牛牛的小男孩,刚进幼儿园时走不好路、喜欢咬人,还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大小便可自理,喜欢和其他孩子玩,乐于做值日,帮助老师发碗、擦桌子,会弹着玩具琴小屁股扭来扭去,能伴随儿歌表演多种动作,会画画,会写简单的数字,还会时装表演,能准确地敲出《狮王进行曲》的节奏。“牛牛”们的进步,让父母们一次次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在幼儿园实行“全纳教育”,蔡蕾经历过许多挫折,社会偏见、经济困难,但她都坚持了下来,七色花也成为全省唯一一所实行全纳式教育的幼儿园。但有件事却让蔡蕾越来越为难,10年来,幼儿园200多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只有5名走进了小学接受正常的教育。

  这些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现实情况下,如何让他们首先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蔡蕾仍有些茫然。

  培训进展志愿者走进七色花

  洋教师关注七色花,“中国之友”伸援手,智障儿童受益

  据了解,中国之友基金会(简称“中国之友”)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主要为中国的大学等教育机构招募英文教师的民间慈善机构。

  来自荷兰的金发美女夏梅立,曾任“中国之友”河南办事处首席代表。她是“中国之友”的一名志愿者,早在2003年,她就注意到了蔡蕾和七色花。在了解了蔡蕾后,她成了七色花的一名教师,每周三都到幼儿园“上班”,但却不收一分钱工资。

  夏梅立是一位特殊的教育专家,她给七色花带来了系统的教育智障儿童的方法。她和老师们共同制定了“IEP计划(个别教育计划)”。

  这个计划针对每个智障儿童的不同特点,研究他们在语言、行为、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需要,然后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帮助他们。几星期后,再作出评估,看这些接受帮助的孩子是否有了进步,以此改进教育方法。

  在夏梅立的帮助下,从2005年起,“中国之友”开始向七色花提供相应的经济援助,“一年1.5万元,数目虽然不是很大,但帮幼儿园解决了大问题”,蔡蕾说。

  除此之外,在“中国之友”安排下,一些国际志愿者也来到了七色花。这些洋教师不收一分钱,培训老师、指导制作教具,他们带给孩子们天使一般的微笑……IEP计划让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培训溯源智障孩子急需自立

  洋洋给出难题,幼儿园尝试智障青少年职业培训

  去年夏天,夏梅立遇到了洋洋。“那天,夏老师在幼儿园帮助我们进行教师培训,中午一起出去就餐时,在街边发现了他。”蔡蕾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这个智力有障碍的年轻人已经在街头流浪多日,夏梅立把他领回了幼儿园。

  老师和孩子们给这个不知名的年轻人起了个名字叫“洋洋”。老师们在给他洗澡时发现,个头不高的洋洋已经是个成年人。

  洋洋暂时留在了幼儿园,可是新鲜一段时间后,他就不耐烦了,他翻过幼儿园的栅栏大门,偷偷溜出去;他对老师、小朋友发脾气;他不会自己吃饭、日常起居都需要人在身边……“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蔡蕾当时很为难。

  而这时,恰逢新学期开学,又有一些从幼儿园毕业的智障孩子,被各个小学拒之门外……怎样更进一步地帮帮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夏梅立和蔡蕾都开始琢磨,一个新的想法在她们的心灵碰撞中诞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针对智障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至少他们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因工作需要,夏梅立离开了河南,但这一想法却变成了现实。今年1月,“中国之友”和七色花签订一份特殊的协议:“中国之友”提供9万元人民币,资助幼儿园对智力有障碍的年轻人进行职业培训。目的是让他们“能够从事特定的职业,来帮助他们获得自立和自我价值”。

  在蔡蕾看来,“中国之友”这个来自国际的基金会选择幼儿园开展这项特殊的培训,“和我们进行全纳式教育有关,一次次合作,七色花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信任和帮助。”她也希望,能通过这一项目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她的眼里,那些智障的孩子更需要帮助。

  培训内容从生活的点滴学起

  开始特殊的职业培训,让智障孩子从购物、坐公交车学起

  记者在七色花见到了关于这一职业培训计划的协议书。项目为期两年,培训名额暂定5位。

  关于合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写进了协议里,大到培训教师、教室建设的费用,小到纸张、水果盘、坐公交车等培训具体费用的预算。按照协议,资助款项将分季度拨付,但幼儿园须每个季度写出款项使用报告,如果不能达到要求,款项将被停止……“这样的管理、监督是必须的”,蔡蕾对此显然已经非常习惯。

  经过紧张筹备,3月7日培训项目毫不声张地启动了。洋洋顺理成章被列入培训名单,和他一起接受培训的还有另外两个“孩子”——蔡蕾和老师们都这样称呼他们,一个叫磊磊(化名),一个叫远远(化名)。

  磊磊9岁时,父亲带着他从山西慕名来到七色花。为了让蔡蕾收下这个孩子,他的父亲在蔡蕾的办公室整整站了4个小时,“他身边的磊磊不敢看人,旁人正常说话,他都吓得直打哆嗦……”蔡蕾说。

  如今,磊磊已经长成14岁的小伙子,他“大运动没问题,但认知能力进步不大”,在家长要求下,他还在幼儿园“上学”。

  远远是蔡蕾在新郑发现的,因从小患有多动症,在学校他被一个厉害的老师吓着,回到家他又得接受爸爸的棍棒……远远已经21岁了,但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他无法与人交流。

  针对3人的职业培训,却要从最基本的沟通开始。在他们的教室里,记者看到了“课程表”:坐公交车,到超市购物,帮保育员抬床,收拾房间……

  记者面前的磊磊,是个羞涩的大男孩,身上衣着整洁。走进游戏室,他羞怯地笑着,和房间里的每一个人打招呼,当洋洋和小朋友们玩得高兴时,他静静地蹲在地上收拾小朋友们乱扔的玩具,孩子们都亲热地叫他“磊磊哥哥”。

  在厨房忙活的远远,白衣白帽,像个真正的厨师。“现在,他已经在大厨的指导下开始工作了。”蔡蕾说,这些其实也是培训的内容。

  发出征集留俩名额给智障孩子

  尚有两个培训名额,留给郑州特困家庭的智障孩子

  据了解,3个孩子现在每周都会到超市购物,正在学着独立乘坐公交车,他们参与的抬床、整理房间等所有劳动,都会获得一定报酬,上个月远远领了400多元钱,这些费用也从培训经费中支取。

  “孩子们每天完成工作,会自己在工作表上画对号,可认真啦!”蔡蕾说。

  老师告诉记者,“磊磊现在会自己洗衣服,擦地板、整理房间等特别在行。我们有信心,经过培训,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保洁员”。远远变化最大,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将来在某个饭店当个帮厨,绝对能胜任工作”,蔡蕾对他很有信心。

  据蔡蕾介绍,目前这项特殊的职业培训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已经得到了来自各级残联和许多境外特教机构的关注和支持,“有人寄来了培训教材,有人提供各种义务服务”。

  两个月,培训初步见到了成果,让蔡蕾有了更大的信心。她委托记者:我们还有两个免费的培训名额,能不能帮我们征集一下培训对象?

  如果你家是郑州的特困家庭,且家中有智障的青少年,年龄在14岁以上,愿意接受职业培训的,请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0371-65766666。

 


—— 信息源自:大河网-大河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