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调研显示:北京近两年114名在校大学生被批捕

--------------------------------------------------------------------------------
点击次数:3944  发布时间:2007-5-17 16:53:12

  海淀区检察院调研分析显示: 两年114名在校大学生被批捕

 


 

  上表显示了近两年的在校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和案件数。其中,盗窃案43件,故意伤害案15件,寻衅滋事15件,抢劫5件,强奸2件。其他包括抢夺、妨害公务、诈骗、合同诈骗、敲诈勒索等5件。

   检察官对案件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近两年的犯罪呈现以下特点:

   1、侵财型案件所占比重最大。

  盗窃、抢劫、抢夺、诈骗、合同诈骗、敲诈勒索等侵财型案件共52件。(见上表)

    从表中可见,在52件侵财型案件中,盗窃案所占比例较大,有43件,占侵财型案件的82.69%。盗窃案发地点集中,主要集中在教学楼的自习室、图书馆、宿舍等学生主要活动区,犯罪嫌疑人趁这些地方无人或少人之际下手。较多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存在多次实施盗窃的行为。


    如中央民族大学物理系学生吴晓,多次在学校自习室趁同学临时出教室之际,窃取手机及钱包等,其中在批捕阶段认定的四次盗窃中,涉案金额已达4000余元。

    又如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刘磊,趁宿舍无人之际,先后三次窃取同宿舍同学手机,四部手机共价值11633元。

  2、故意伤害案多由各种小纠纷诱发。

    这些小纠纷多是口角纠纷、债务纠纷、赔偿纠纷、交友纠纷等。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学生张文,在本校一学生宿舍内,因说话声音大,影响吴某打电话并发生口角,之后张文故意再次激怒吴某,二人互殴,张文用事先备好的剪刀扎伤吴某。

    又如北京东方大学旅游系学生陈浩,一次打篮球过程中将一部MP3交魏某保管,后该MP3被篮球砸坏,双方对赔偿问题起争执,陈浩遂从教室找到一根铁质椅子腿,在学校操场将魏某头部打伤。

  3、寻衅滋事案多因酒后失控造成。

    在校大学生所犯非侵财型的33件案件中,酒后犯案的就有16件。

    如北京工商大学学生王军、王奇、宋凡,酒后将海淀区阜成路、增光路、阜北街等处的电话亭、电话听筒、出租车站牌、护栏、广告宣传栏等物砸坏,经鉴定价值人民币6990元。

    此项调查与统计,也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三方面原因。

  大学生自身5个不良心理:

  虚荣心理——20岁左右的大学生,大多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也亟须被他人认同,但若寻求不当,就可能使一些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过分虚荣心理,并寻求各种途径满足虚荣心,甚至犯罪。

    如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学生华君,先后三次窃取同学的现金,还有一次窃取了一部戴尔牌笔记本电脑。侦查人员问华君作案原因,他回答“想弄点钱,图一时虚荣”。

 

  攀比心理——过强的竞争意识在有些大学生身上转变为不良的攀比心理,且这种攀比是在物质享受方面。

    如北京科技大学学生黄杰,趁同学上课之机,溜回新生公寓,盗窃同学笔记本电脑一台、收音机一部、DVD光碟20余张,步步高复读机一部、康柏外置软驱一部,上述被盗物品经依法鉴定价值人民币9952元。之后他以7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把笔记本电脑卖出,并用所得赃款买了三星牌MP3一部,铁三角牌耳机一个。他用赃款所购的物品都是名牌产品,可见黄杰盗窃不是因为生活困窘,而是为了物质享受。

  盲从心理——在遇到问题时,有些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独立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盲目从众心理。如果周围的影响为不良影响时,一些大学生就容易在盲目不清的情况下,陷入犯罪泥潭。

    如北京东方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系学生单海、吴冰、白林、赵伟,到海淀区一家拉面馆就餐。因服务员倒水慢,四人与服务员发生争吵,又与店内服务员发生推搡及轻微殴打。随后四人纠集该校学生彭小明等多人回到拉面馆,随意打砸店内门窗、桌椅等物品。当问彭小明为什么砸店时,他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别人开始砸,我也就跟着砸了。”

    报复心理——一些大学生在纠纷中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不控制过激行为,还产生报复心理,犯下更大的错误。

    如北京市达德研修学院自考学生宋程与杨凯,在网吧上网时因琐事与网管发生争执,之后宋、杨打电话纠集其舍友黄山、范兴、张力到网吧闹事,冲突中范兴持刀将拉架的人扎伤。

    又如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潘新,酒后因琐事与王某发生争吵,就将一酒瓶扔到王某额头上,造成其颅骨骨折。

     嫉妒心理——原来在中学的一些佼佼者们,在进入强者如云的大学后,感到了压力。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较高,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引起对自我的怀疑,久之造成不健康心理。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付宁,六次盗窃同宿舍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U盘、MP3播放器、内存条、电子词典、CPU以及现金等财物。他供述以上犯罪动机时说:“我平时学习挺努力的,但学习成绩或单科成绩总比不过他们,我心里不平衡,看他们比我强我就受不了,所以偷他们东西。看别人丢了东西很着急,很痛苦,我就会觉得很满足。”

  学校教育管理原因——

    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学生管理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不足甚至失职。

    如某理工科大学在读博士孙华盗窃案。从案卷中反映,孙华于2002年及2005年曾有两次行窃的不良记录,第一次偷同室友的书包,第二次偷钱包,由于情节较轻、学校力保,未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之后学校却未尽到切实教育的责任,帮助孙华远离犯罪。2006年,孙华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行窃,此次直接从别人的银行卡中盗取18000元,该校又以孙华在校学习表现良好,请求从宽取保,检察院这次未予采纳。

    又如另一所理工科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吴靓,利用本校对挂号信件管理不严的疏漏,领走他人的挂号信,并窃取信内新办的信用卡透支消费。

  社会不良因素诱导——

    必须看到,社会上正滋生着各种不良的欲求,如强烈的物质占有欲、挥霍享受欲、权位欲、支配欲等,大学生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有效的价值引导,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如美国英语语言学院学生林凌,盗窃别人放于屋内的黑色诺基亚3230型手机一部。而她盗窃目的,是要把这个高档手机留作己用。林凌的犯罪,不得不说是受到了社会上高消费的不良风气影响。

    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发现的学校问题,均会及时向学校发出检察建议;并本着对失足学生教育、感化、挽救为主的原则,对大学生犯罪案件实行慎捕慎刑。检察院和大专院校应加强共建活动,开展普法讲座及法律咨询,同时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中大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 信息源自:北京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