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张鸣:学官在,学术就是豆芽菜

--------------------------------------------------------------------------------
点击次数:8656  发布时间:2007-5-16 17:11:41

    中国的干部知识化,现在应该已经完成了,这中间可能还有些水分,要靠滥发文凭帮忙,才能完成干部学历的统计数字。但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官员按过去的标准,已经变成了“知识分子”。这种情况在知识含量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学校和研究机构更加明显,几乎所有的负责人,包括党委书记、团委、工会、妇联干部,都不仅有学历,而且有职称,领导的职称还都挺高。在大学里,理论上讲,领导都是学科带头人,他们对于学校的业务,有着全方位的统辖权,这些人可以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术一把抓。

     学官有学而优则仕的,也有仕而优则学的,其中不乏优秀的学者,但更容易混进混混。现在的学界,第一认官,其次才认学,甚至官大学问大,做官以后,做学问看书做试验的时间锐减,但学术地位却飙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算是个人才,当了官,时间一久也毁差不多了。

     干部知识化好不好?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起从前干部以大老粗自居,强调自己“工农干部”身份的时代来,是一种进步,但也有限。在过去的时代,外行领导内行的最大弊病,其实主要不是瞎指挥,而是外行总是以政治问题的借口整内行。至少在教学和研究部门,在真正涉及责任方面的业务决策上,外行的领导,只要头脑还清醒,一般是不敢贸然拍板的。

     不过,现在的内行领导,整人的功夫依旧,只是由于条件所限,没法子轻易把人发配到农村或者监狱里去,好像看起来轻了点,其实,软刀子杀人不见血,一样杀人。内行深谙学界中人三昧,或诱以名,或诱以利,或者反过来让人名利全失,在职业含金量比较高的时代,仅仅为了保住这个职业,就足以令人对他们俯首贴耳。

     整人显然不是内行领导们的得意之笔,他们最拿手的事是从事“似学术”事业。什么叫“似学术”?就是既不能叫它学术,也不能叫它伪学术的一种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宣传,但内行们将之点缀一点学术术语,或者似是而非的学术术语,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自己在做学术,所有宣传稿子都摇身一变,化为学术成果,可以评职称,可以拿项目,可以获大奖。有时,这种活动可以包装得非常学术,绝不缺乏学术术语,也合乎学术规范,甚至弄好了都可以到国外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但却没有内容。

    他们不仅搞“似学术”,而且制造“似学术”,每年的国家项目指南,都是这种“似学术”的标本。所有的学术评审,得到激励最多的就是“似学术”的货色,一个又一个耗资巨大的学术工程出台,用不着细看,只看题目就知道属于“似学术”的范围,很大,很华丽,绝对不缺乏学术术语,但就是没用。

     像当年“大跃进”土法炼钢的事情,在内行领导下是没有人做了,跃进依旧跃进,不过已经是在绝对科学,绝对学术的幌子下。高层的决策,当年某大科学家论证亩产万斤的傻事,肯定也没有人做了,但我们由学官组成的专家团,一样可以把根本不合乎常识的主意包装成最科学,最学术,最合乎世界潮流的金科玉律。在从前外行不能,也不敢说话的地方,内行都敢说,而且大胆地说,肆无忌惮地说,只要说话带点学术的包装,什么主意都敢出,只要内行们能有好处,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谁也不会拆穿西洋镜,即使有个别人不识时务,那么下次将他赶出去就结了。皇帝的新衣,依旧一丝不挂,照样招摇过市。

     只要学术机构还是衙门,学官握有比官僚还大的权力,那么,皇帝就只能穿着什么也没有的新衣,而学术,也只能像一棵豆芽菜,却包裹着华丽而厚重的外衣。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先锋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