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 点击次数:8215 发布时间:2007-5-16 17:11:11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问题,是教育家和政治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是一个既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主,又关系到教育投资效率的复杂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同时也反映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教育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因此说保持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是教育发展的两难问题。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 在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的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看成是全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平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只有追求教育上合理的公平和长远、整体效率,才能使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起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好呢,还是牺牲多数人的教育公平而保证少数人接受尽可能高深的教育好呢?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求我们对此有明确的答案: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入,争取更有力的财政支持,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教育投入相对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重点抓好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投入,增加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学校的投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制订更加优惠的资助政策,对山区、经济落后地区孩子上学给予更多的减免和补助。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这种起点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追求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它始终左右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妄言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并始终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教育公平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最根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直接反映,体现着政治性的必然要求,并因此丰富和展现人权思想的基本内涵。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经济利益的推动,还是政治利益的驱使,不管是人权运动的要求,还是国家民族利益的体现,都无法回避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变革和发展着人们教育公平的观念和理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其教育改革的观念、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而教育公平问题却一直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过程的始终,使它们不断地产生着教育公平的历史幻觉,并在教育民主化的口号下时时弥漫着教育公平的现实困惑。因此时至今日,“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仍作为美国教育部工作的座右铭镶嵌在教育部总部的大理石墙壁上。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经历了长期的争取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与以往追求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改革相对应,这次教育改革的主题则集中体现为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以美国为例,早在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份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将“提高教育质量”置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1994年3月,美国颁布了震惊世界的《2000年教育目标》,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世界最高水平上,期望以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劳动者。按人们通常的理解,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与教育公平之间似乎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而“高质量与教育公平能否兼得”以及“向所有人提出高质量吗?”,已成为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改革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追求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在实现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建设人才,同样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教育不公平成为我国民众关注热点。从2005年4月30日新华网发布的调查中发现,76.5%的城镇居民和88.2%的农村居民认为教育不公平是目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调查显示,面对这种不公平,92.1%的民众认为,应该依靠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有72.4%的民众认为应加强社会监督,杜绝教育腐败,同时有78.5%的受访者认为要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教育公平是个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是我国教育发展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国教育不公平状况是社会分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上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差距的,在东部的沿海地区讨论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西部农村还处在前工业时期。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教育面临着这样一种社会不公平状况,必然会受到这种社会分层的现实影响——这使得在地区、人群之间存在着教育供给的不公平,尤其存在着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与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教育公平,主要是教育机会平等,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因此,对我们全体地球村民来说,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许是个人、社会和政府关注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归纳起来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二是教育需求的大幅度扩展与国家财力有限、教育机会有限的矛盾;三是一批介绍国外研究教育公平的著作和文章的出现,一方面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四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贫困阶层的子女沦为学校中的“贫困生”、“特困生”问题出现;五是法制的健全,尤其是教育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国家和公民依法维护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六是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与个人和社会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入;七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公平的教育,为其提供全民教育、全人教育和全程教育,保障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足够的知识、智力和人才资源。 这些是促使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出发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之间的转化正在不断地反映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中。因此,牢固确立教育公平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积极寻求在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问题上的突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教育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教育公平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向前推进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在效率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求效率。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不可过于理想化,但又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 在谈到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时,许多人有认识误区,认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共同构成了一架天平,增加了公平的砝码,会带来效率的下降,质量的滑坡,增加效率的砝码,又会产生教育的不平等。似乎教育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物品产生后,社会才出现公平的问题。公平的实现要以效率的提高作物质保证。公平对效率亦有制约作用,社会不公平显著增加时,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样势必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教育公平属社会的生产关系范畴。教育公平是有原则的、相对的公平,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念,是永恒发展的。教育公平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然而,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也不是无所作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可以改善处境不利(贫困)人群的素质,进而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改变其不利的处境。美国兰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认为,教育的公共效益远远超过了私人效益,如教育可以降低犯罪率、降低失业率,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率,等等。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人的收入随之上升,个人缴纳税收就越多,国家财源也就越丰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和国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诸如领取的失业救济金、贫困补贴金、医疗补贴金等越少。可见,教育公平对个人发展、对社会公平、对保障教育的最大普及和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