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父粗暴家教引反抗 15岁少年逼母休夫

--------------------------------------------------------------------------------
点击次数:7974  发布时间:2007-5-16 15:18:55

    “儿子竟以死相胁,逼迫我们夫妻俩离婚。为了躲避儿子,我丈夫已有一个星期不敢回家了…”昨日,市民王女士无奈地向记者求助:希望能有专家帮帮他们,解开这道家庭的难题。

    王女士说,15岁的儿子小雨读初二,喜欢写散文和诗歌,但性格一直很内向。她丈夫是一名司机,文化程度不高,但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对儿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只要考试没考好,轻则言语相斥,重辄拳脚相加。


    事发很突然,但又在意料之中。5月6日清早,全家人从广东旅游回来后,儿子没休息就去上补习班。可夫妻俩一直等到中午,小雨也没回家吃饭。夫妻俩急了,一向乖巧听话的儿子是不是出了意外?他们找遍了儿子常去的地方,一无所获。


    等到晚上7时许,王女士的妹妹打来电话说,下午,小雨吃下了自己偷偷买来的12颗感冒药和16颗安眠药,躺在小区楼顶上寻死,可昏睡2个多小时就醒了,随后他不愿回家便找到了外公。


    当王女士将儿子领回家时,儿子竟然说:“我再也不想见爸爸了!只要你们能离婚,我讨饭都愿意……!”面对儿子下达的“死命令”,王女士退缩了:“万一儿子再寻短见,那可怎么办啊!”于是,丈夫只得偷偷地搬出了家。


    昨日下午,王女士背着儿子,带着记者与其丈夫李先生见了面。由于一星期来在外面漂泊,李先生满脸疲惫。他自嘲地说:我现在都成了流浪人,四处借宿。为了儿子,我几乎都牺牲了一切,他却把我当成了仇人。


    李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照顾好儿子,他让妻子辞职回家操持家务,自己独自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为了儿子上学方便,家里卖掉了新房,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旧房。他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儿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大学,他牺牲个人的一切都不在乎。


    一筹莫展的李先生和王女士希望,能有心理专家能帮儿子,帮帮他们解开这道家庭的难题。


    读者热议:三方观点破解父子隔膜


    18岁的小丽在新洲阳逻一家面包店做服务员,她是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她说,小雨现在应该珍惜父母给他的一切。15岁是个叛逆的年龄,对父母的教育很反感,她也曾为此离家出走,可现在到社会上一闯荡,才知父母的教导是多么的正确。


    小丽想请记者转告小雨:尽管父母有时教育方法不太妥当,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作为儿女,遇到困难时不要逃避,而应主动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14岁的初中生小文说,小雨的朋友可能不多,否则不会这么封闭自己。他应该多和同龄人交流,多交朋友。如有可能,他愿意和小雨做朋友。


    汉川的王先生昨在电话中急切地告诉记者:“我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儿子自从考上大学后,就再没有回过家,也不愿见我们。这都是因为我对他的教育太严格、太粗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虽然有很多读者对李先生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更多的家长直言不讳地说,李先生的教育方法太古板,给小孩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即使孩子现在的学习好,并不代表他的人生之路就走得顺。关键在于要培养小孩自己的学习和生存能力。


    有网友则向李先生建议:爱,不能溺爱。教,不能粗暴。作为父母,应放下身段,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家庭才会和睦,悲剧才可避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专家认为:李先生的遭遇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和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关。


    北京赢在明天教育咨询培训中心的心理专家贾先生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母亲全职在家,与儿子相处时间过长也是诱因。因为这样让孩子不能深切地感受到父爱。


    贾先生认为,李先生的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 信息源自:楚天都市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