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贫困县成"状元县" 小村庄缔造"高考神话"

--------------------------------------------------------------------------------
点击次数:5016  发布时间:2007-5-16 14:39:50

 

  恢复高考30年,产生大中专学生 4.5万人。这里一次次制造“高考神话”,成为“状元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干旱贫瘠的甘肃会宁县,许多人及他们的家庭因高考改变命运。

 
  日前,本报记者两度踏访新庄塬——会宁县的一个普通乡村。在当地,新庄被誉为“状元县”的“状元乡”, 1.6万多口人,30年考出大中专学生 2000人,出了很多的博士、硕士。有人家,一家出3个博士;有人家,目不识丁的父母供出七八个大学生

  买水办学

  除了有气无力地飘过一两次雨滴,又是近两个月时间,整个新庄塬上没有一次超过5毫米的有效降水。这让会宁县新庄乡初级中学29岁的代校长陈军多少有些着急。

  学校大小6个水窖相继见了底,1100多名师生的吃水成了头等大事。“五一”长假一过,总务主任开始张罗四处买水,以解燃眉之急。

  陈军从56岁的总务主任张世学处得知,每到“五一”、“十一”,学校都要往水窖里补水,途径之一是租车走十几公里山路下到川区去买水。买多少水,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当年若有有效降水,学校便可集聚部分雨水,少买一些川区一方50元的河水。可连续4年干旱,今年学校没有集住一滴水。

  “买川区的水,一次注满大小6个水窖要1万多元,而学校全年的水费才1万元。”细心的总务主任给新来的校长出主意,到附近庄子上看一看,有人家外出务工的人多,冬天集了雪水,有富余,可以协商买一点,一方30到35元,学校能省点钱。

  陈军原本在川区一所中学任副校长,3月15日接到通知,虽感“诚惶诚恐”,依旧欣然赴任。因“新庄是会宁的一个缩影,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乡级中学(初中部)前三名。当学生时,老师时常用新庄的教育刺激我们读书,当了老师,领导又拿新庄的教育给我们做榜样。”

  踏上新庄塬,陈军感受了两个“名不虚传”,学生之好学和水比油金贵。学校明文规定,老师一天用开水不得超过两暖水瓶,杜绝用铁桶提水;学生饮用开水,每天开放两个时段,一壶0.2元;教室一天一撒,夏季也不能超过两次,撒水时要用带蜂窝状嘴的塑料壶,禁止往教室地上泼水。

  和水一样,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也是极其紧缺。一副篮球架,8个篮球,8个排球,没有足球,没有足球场,没有单双杠。15个乒乓球案,全都是用水泥板垒起来的“硬货”,两块砖头上架一根木棍,便是球网。

  这些硬件,虽然简陋,尚能正常运转,陈军倒也放心。令他揪心的是学校大小4个旱厕,土夯的墙体已经裂缝,天不下雨还好,天一下雨,人进不去不说,墙还有倒塌的可能。

  可陈军始终承认:“会宁乡级中学中,新庄的条件还算好的。”学校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是全乡最好的建筑。

  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

  一提起身体残疾的妈妈,15岁的马富利就止不住地流泪,“我觉得我妈妈太可怜了!”妈妈有残疾,可依旧要下地干活儿,供他和哥哥上学。爸爸时常外出打工,一年挣回的不过3000元左右,拆东墙补西墙,家里有时紧张得连5元的电费都拿不出。

  可父母对孩子上学是坚决支持的。日子过得再紧,妈妈每周也要给住校的马富利5元生活费。他往往只花两三元,打5壶开水用去1元,在学生灶上顶多吃两顿饭,花去1.4元,剩下的还要给家里拿回去,或挪作下一周的生活费。

  马富利清楚记得,本学期开学,包括住宿费,他一共交了108.56元,其中的80元是当包工头的舅舅给的,剩下的20多元是爸爸补的。

  在新庄中学,马富利算是贫困学生,可还不是最贫困的。和他一样,每周两三元生活费的大有人在。包括初三同学在内,大家普遍的生活水平是每周5元开支。条件稍好的,10元左右,能保证每天在灶上吃一顿带菜的饭,略有剩余,可以买个零食、方便面解解馋。更多的同学则是开水就着家里带来的锅盔,顶作一顿饭。

  在新庄中学,早晨不到5:30,各个宿舍的男女同学便陆续起了床,简单洗漱后悄声赶往教室。天刚麻麻亮,操场上、教室外,便四处是读书的身影。而学校规定的早自习时间是7:15,没有铃声,没有老师的督促,一切都是自觉自愿,包括初一的孩子。

  12:10下上午最后一节课,但不到12:30,便又有大批同学出现在教室里。绝大多数的同学中午、下午用餐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除了生病,是没人午休的。

  下午5:30到7:00,原本是同学们用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不出半小时,操场上、教室里、树荫下,便满是人。太阳底下,有人干脆席地而坐,自觉排成一排排,大声朗读,无论男生女生,均十分投入,旁若无人。

  粗略估计,在新庄中学,每名同学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均在9小时以上,除去8小时睡眠,绝大多数同学休息娱乐的时间不过4小时。

  问他们苦不苦,回答是惊人的相似:“习惯了!”

  “条件还算好”的新庄中学,要保障方圆300多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的学生上初中,家在5里地以内的同学是不能住宿的。就这样,大多男生宿舍内,10张高低床上挤着30多个同学,20多平方米的宿舍,“人挨着人,味道大极了。”

 

 


—— 信息源自: 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