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产教融合新范式:华为与赣南科技学院的创新实践

--------------------------------------------------------------------------------
点击次数:3517  发布时间:2025-1-9 16:10:30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而数智人才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华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携手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政、校、企深度合作,华为将自身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转化为教育领域的实际效益,为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数智人才贡献力量。其中,与赣南科技学院的合作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为全国高校的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图片1.png

“赣科模式”:政校企协同育人新典范

赣南科技学院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管、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本科高校,扎根赣南红土地,坚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服务江西省“1269”、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深度推进政、校、企合作。在与华为的合作中,赣南科技学院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科模式”,该模式以协同育人为核心,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融合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举措,全方位赋能学校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协同育人机制创新

“赣科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支持、高校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在该机制下,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华为提供技术、资源和平台,高校则负责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2023年10月25日,赣州市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赣南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这一协同育人机制的正式落地和“赣科模式”的初步成熟。这不仅是全国首个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办学的标杆,更是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全新探索。

具体而言,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投入专项资金;华为则提供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72门ICT认证课程和鲲鹏、鸿蒙、昇腾等平台资源;赣南科技学院则设立了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构建了从教室,到实验室,再到生产车间的三维培养空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这种深度合作的模式,如同架起了一座桥梁,紧密连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

2.融合平台建设出彩

赣南科技学院依托华为的技术资源和支持,构建了涵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科研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包括:

●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以“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培养自主创新根技术和信息安全应用型人才,构建了“教室—实验室—生产车间”三维培养空间,有效打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通道。

●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配备了全套华为自主创新技术和系统化的学习资料,并组织多次师资培训,赋能人才成长,服务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华为星辰·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地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组织校企混编团队开展科技攻关。

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和实践的场所,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3.人才培养模式见效

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共同探索了“两层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懂理论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该模式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华为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实践指导,例如,选派工程师担任驻场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发教材,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定期举办招聘会和技能竞赛。这种培养模式旨在使学生既能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成长为工程师的得力助手,并最终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4.师资队伍建设实用

华为通过系统化的师资培训、驻场指导和共同开发教材等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在2024年举办的两期华为ICT认证师资培训班中,学校共有百余名教师参与,显著推动了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些经过专业认证的教师将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带回课堂,直接惠及广大学子,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赣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军指出,学校与华为共建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的成功运行,以及“‘132’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成,探索出一条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数字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作成果斐然,示范效应凸显

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政、校、企合作提供了示范。

●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华为提供的培训和认证体系,2024年两期ICT认证师资培训共培训120名教师,32名老师获得HICP认证,涵盖物联网、安全、鲲鹏等方向。认证教师将行业技术和经验带回课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通过“就业之家+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三元融合模式,对接赣州五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本地就业率。

●在平台建设方面:构建了高水平的教学、实训和科研平台。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研发转化、创新创业及应用一体化为目标,打造由教室、实验室和生产车间构成的三维培养空间。获评工信部首批“根技术联合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基地”。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引进华为技术,建成包含鲲鹏、鸿蒙、昇腾等的实训室体系,被纳入人社部公共就业示范项目,成为“赣州市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华为星辰·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华为智能边缘网关行业场景应用研发”项目针对稀土产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开发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已进入系统设计阶段,未来有望应用于稀土、家居、农业、康养等领域。

●在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方面:校企合作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课程和培养方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例如,赣南科技学院根据赣州五大重点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并与华为合作开展实训项目,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校企合作还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将高校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高校通过合作获得科研资金和实践机会。通过深度合作,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多方共赢。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的合作是协同育人的典范,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提供了有益启示。

面向未来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的合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了赣南科技学院的政、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统筹、校企协同,创新性地设立政府派驻副院长,实现了ICT人才培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国家层面人才培养标准的统一,为学校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为致力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教育生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教育行业开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展望未来,华为将继续深化教育数智化,积极协助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