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华为卢永平: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点击次数:4258  发布时间:2024-12-31 15:43:24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推进,教育领域催生了数智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相互融合、共同成长的新形态。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推动了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与重构。

近日在“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华为中国政企数智教育媒体沟通会”上,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分享了华为在推动教育领域数智化转型中的策略与实践。

图片1.png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

01 数智化是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数智化转型是推动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5G、Wi-Fi 7和IPv6融合应用,实现了全联接(高速网络稳定和无缝接入)、全感知(实时监测)和全智能(强大算力支持科研和教学创新)。这些技术推动了教育模式创新,更促进了高校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02 全场景“1+3”解决方案蓄势赋能

在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相互促进的背景下,华为聚焦“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推出了全面的“1+3”解决方案。该方案中,“1”代表数字化实训解决方案,而“3”则包括科研计算、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三个组成部分。通过整合“数字化实训”与“教育数智化”,华为支持高校建立数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数智校园和创新科研平台,全面提升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一是数智技术赋能数智人才培养。

过去20多年,中国GDP从2000年的10.02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06万亿元,增幅达12倍。同期,高校毕业生人数从94.98万增至2024年的1179万,增加了11.4倍,凸显了“人才红利”对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贡献。

一方面,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中国面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巨大缺口。据《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ICT人才需求将达到6400万,其中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另一方面,在鸿蒙等新兴技术领域人才需求旺盛,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春节后第一周,鸿蒙相关职位数同比增长163%,投递人数增长349%,岗位需求接近去年的三倍。

面对数智人才紧缺的现状,数智人才需求持续放大,教和用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华为聚焦校企合作场景,凭借自身在全栈ICT能力上的核心优势,推出了“数字化实训解决方案”,致力于构建根技术人才培养生态,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人才培养,为社会培育新质劳动者。

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华为积极参与并展示了其在全球人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目前,华为已与全球2700所高校合作建立ICT学院,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项目,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华为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围绕“5G、昇腾、鸿蒙”等技术,已开启第六年战略合作,并发起“百千万工程”(100座实践中心、1000名数智双师、10000名数智工匠)。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2个省落地27家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职业院校构建有关数智专业的技术底座,助力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赣科模式”是2023年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探索出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新典范,通过设立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和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并推行“两层半”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与华为共建18个特色产业学院,有效破解了产教分离的问题,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双方通过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职大积极探索课证融通育人模式,目前已有4000多名学生获得华为认证。

华为每年为社会及ICT产业链输送20多万名数智人才,助力培养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新型ICT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同时,华为通过发布数字化实训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体系解决方案,以期通过提供全栈ICT课程、强大的产业生态优势和全球专业师资体系,助力院校加快数智人才培养。

●二是助力科研范式变革创新,赋能高校科技人才培养。

AI for Science作为一个以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的新范式,不仅为高校科研人员带来了高效处理和分析复杂数据的便利,还将对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在赋能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上,华为提供了科研计算平台全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昇腾AI平台、鲲鹏高性能计算、智能无损高性能计算网络、智慧实验室网络等解决方案,从高性能计算(算力)、存储(存力)和网络(运力)等方面,全方位助力高校筑牢科研智能新基座。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安全性和科研工作的便利性,华为联合伙伴打造出实验室智控平台及一系列智慧实验室应用,包括:楼宇物联智控、实验室安全管理、IOC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功能,保障科研实验室高安全创新发展。

华为助力东南大学建设AI算力网络平台。在参数面和存储面部署RoCEv2协议的智能无损以太网络,平台与原网络数据中心通过SDN网络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采用华为面向AI训练场景量身打造的NSLB负载分担算法技术,使AI训练算力效率提升了20%。自AI算力网络平台上线后,东南大学各个院系老师团队积极进行适配使用,当前已经支持了50多个项目,极大地赋能了师生的科学研究和学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华为联合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打造出智慧实验室方案。方案基于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实验室提供智慧服务与管理运行能力,综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智慧化水平,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并孵化出中医药横琴大模型,模型汇集了海量中医药数据,包含100亿字符的中医知识文本以及中医院数字化病例。依托这些中医诊疗知识库,模型可以高效辅助医生精准诊疗,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AI for Science新范式具备全面、深层次革新价值,未来将会在赋能高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释放更多潜能、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打造数智校园,服务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向纵深发展。

面对“光进铜退”步伐加快,以及“双千兆”网络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势,华为以教育新基建为抓手,探索并推进多网融合的校园网建设,服务高校“教、学、评、测、练、管、服”协同育人模式纵深发展。

华为SDN+VxLAN虚拟网络架构的智慧高教网络解决方案,能实现全校一张网、业务全承载与集中控制,有线、无线、物联网络的多网融合,用户策略分钟级发放,减少运维复杂度等;基于F5G技术推出全光园区高校解决方案,打造绿色极简、多业务统一承载的高可靠、大带宽、广覆盖网络的高校园区网络,满足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校园管理的网络需求,为高校优化育人育才环境和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华为助力西安交通大学“智慧学镇”项目,通过物联网和先进网络技术提升校园管理效率。华为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一网多用、自动化部署及CampusInsight智能运维,实现了85%的故障主动识别率,故障修复效率提升30%,网络部署速度提高三倍。同时,物联网的弹性扩展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OPEX),优化了整体运营效率。

华为携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打造了华为在C9高校中的首个mGE+Wi-Fi 7智慧校园。华为Wi-Fi 7保障移动终端在多AP间自由协同调度和切换,并且实现了全场景的极速无线体验。同时,借助独有“超帧”技术专用切片,实现重点业务零卡顿,核心业务体验零受损,提升教学效率;采用iMaster NCE-CampusInsight智能运维平台,对重要业务的体验保障、流量和网络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使运维更加便捷、高效。

华为携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于F5G全光网解决方案,为学校南国商学院的智慧教育注入“光”动能。学校新建综合性大楼以F5G重构学校校园网,实现光纤入房间,万兆到终端,Wi-Fi全覆盖。采用“核心层+接入层”的扁平化大二层架构,通过远端供电单元的Hybrid SC光电一体连接器连接光电复合缆,解决了远程供电的问题。同时,在F5G全光校园网络上部署了eSight综合网管系统,统一对OLT、ONU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此外,华为还分别采用Wi-Fi 7+5G双重无线保障技术和Wi-Fi 7+5G回传技术,为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的开学典礼提供网络保障服务。

●四是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室建设,扩展教室边缘,打造高校人才培养智慧空间。

智慧教室是高校进行智慧教学的重要载体。华为推出的鸿蒙未来教室(云端课堂)和智慧交互教室等解决方案,为高校人才培养打造个性化智慧空间。

宁夏大学建设的鸿蒙智慧教室,通过借助华为智慧交互大屏IdeaHub,联接华为云和鸿蒙生态,构建起远程互动教学与常态化教学两大场景,线上线下使用WeLink作为统一入口,为师生和管理者创造了智慧教学空间。同时依托教育大模型,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通过采用华为的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学校实现了数“动”教学,互“动”教学,协“动”教学,智“动”教学,打破时空壁垒,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多校区教学管理一体化,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华为助力东莞理工学院构建新型智慧教室,通过集成白板、投影和远程教学设备,实现了双屏教学、多终端互动等功能,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课堂全程数据记录便于量化学生表现,创新教学方式,使分组教学使互动率提升62%,课程点播量提升了60%,教学质量提高了55%,树立了智慧教育的示范标杆。

近年来,华为还与合肥工业大学、海南医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深入合作,通过打造智慧教室,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成果精准化评估等,以新型数智教学环境助力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树立一个又一个智慧教育示范“新标杆”。

03 在大有可为的数智化时代大有作为

面对数智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时代浪潮,华为紧抓机遇、顺势而为,致力在教育数智化转型关键期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践行教育信息化企业的责任担当,扎根教育领域,深耕教育应用场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AI、云等核心优势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教育整体架构,持续为不同教育场景的目标和诉求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教育数智化转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