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智慧教育“一触即达”,ICT人才也“一触即达”

--------------------------------------------------------------------------------
点击次数:4647  发布时间:2024-12-26 15:00:12

 


不同追求的科技企业,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一定是不同的;不同追求的科技企业,也一定会追求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

这其中的基础型合作,是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涉及如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宿舍、智慧教务等诸多应用场景。投身其中的科技企业是靠技术吃饭,靠服务赢得客户尊重,靠合作伙伴触及更多应用场景。

在此之上是“科研合作”。一方面,科技企业提供数字平台,赋能高校的科研创新;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也会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建立联合科技攻关课题,推动自身前沿技术研发。显然,有技术追求的科技企业,才会去追求“科研合作”。

再上一层才是联合ICT人才培养,这其中又涉及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但不管怎么说,一方面,有产业追求、有生态追求、有大战略的科技企业,才会去推动ICT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联合人才培养也是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数字化,推动ICT人才培养与本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撸起袖子加油“赣”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赣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国金表示,现在社会需要更多的“两层半”人才,这是之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个“错位”。

传统行业的人才岗位,可划分工序操作者、流程执行者、流程制定者、战略执行者、战略规划者五个层级。但这样的岗位衔接,似乎还不够紧密,尤其是流程执行者(第二层)和流程制定者(第三层)之间。

图片 1.png

身处第三层的“流程制定者”,构建的方案或流程往往具有通用性,无法兼顾应用场景,身处第二层的“流程执行者”,在流程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正因如此,在对传统行业岗位进行深入研究后,赣南科技学院提出了培养“两层半”人才的办学思想。

“两层半”人才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称为“流程应用者”。例如,理工类学科重的应用工程师、经管类学科重的业务策划经理、设计类学科重的助理设计师,都属于典型的“流程应用者”。

他们的职业定位是“懂理论、精实践、善创新”,毕业后要能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运营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未来,更可以成长为中高级工程师、中高级设计师,以及能独立扛起营销任务的部门总监。

因地制宜地人才培养

但培养“两层半”人才,只是“赣南模式”的一部分。所谓“赣南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拉通人社、工信等部门的人才培养需求,并由赣南科技学院联合华为等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师资、课程,以及实训基地、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也就是说,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政、教、产”三方的深度融合,“赣南模式”推动了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的衔接,为赣州乃至江西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此类似的还有“晋江模式”。

早在2019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即已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2023年,学校挖掘区域产业痛点和共性需求,与华为深入合作,建设基于昇腾、鲲鹏、鸿蒙三大根技术基座的实验室,并将“华为ICT学院”升级为“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增设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3个职业本科专业。

更关键的是,通过锚定市域支柱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需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专业群”已服务晋江111家行业龙头企业,完成数字化项目281个。如此一来,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既确保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不错位,也保障了人才技能与产业需要不错位。

赋能不能仅是有技术

更进一步,不管是“赣南模式”,还是“晋江模式”,科技企业都已深度参与其中,而且参与的形式丰富立体,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平台。在“晋江模式”中,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联合建立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在“赣南模式”中,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联合成立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三个平台。

二是,找抓手。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赣南科技学院与华为还联合建立了“星辰·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及边缘计算物联联合课题组。这些实验室和课题组,既是实训基地、创新中心运营的抓手,也是将培养“两层半”人才,建设“产业伙伴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图片 2.png

三是,构建了师资融通机制。在“赣南模式”中,华为抽调有经验的人员组成了驻场教师团队,华为团队与学校教师在课程教学、师资培养、教材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这支50人的校企混编高水平教师队伍,已实现了师资的融通与提升,使教学内容做到“应用导向、系统规划、多课协同、实效优先”。

四是,引资源。“赣南模式”实现了专业课程与华为课程深度融汇。其中,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已将华为ICT认证的72门课程引入到六大专业中。“晋江模式”也是如此,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新增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也结合华为的行业课程及认证体系。这确保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前沿的技术知识,更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五是,教材开发。目前,华为在六大产业生态,以及基础软硬件的六大领域,提供了22个技术方向的1000门课程。以“赣南模式”为例,华为与赣南科技学院就共同开发了八部教材,覆盖物联网、鲲鹏、鸿蒙、综合等四大教学方向。

六是,鼓励参与职业认证。目前,华为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高校,合作建立了超过2700所ICT学院,每年培养超过20万学生。同时,通过举办ICT大赛,ICT学院为青年、高校学生提供数字培训与交流平台,已有超过110万学生从中受益。

而对上述模式的总结,如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所说:“通过与高校联合建设‘华为ICT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华为已总结出‘华为认证+教师培训+ICT大赛+人才联盟双选会+人才实训基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华为也在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及各行各业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数字人才。”

图片 3.png

培养跨学科人才

不仅如此。

华为更在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方向很明确——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授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未来,“工学交替”的跨学科高级人才,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主力军。

在此方面,华为通过“校企合作”,联合高校建立的创新学院,重点培养跨学科的博士、硕士。同时,华为通过“科研合作”,以AI for Science的方式助力高校科研范式的变革和创新。

目前,华为已先后与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国内多家知名大学合作,建立“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卓越中心”的目标之一是,让鲲鹏昇腾的技术,能够更多的赋能各类交叉学科创新,这些创新又能成为牵引各行各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伙伴+华为”才能“一触即达”

当然,不管是高教,还是职教,以及基础教育,在推进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对此,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说,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华为打造了全场景1+3解决方案:“1”是指“数字化实训解决方案”,“3”是指“科研计算、智慧校园、智慧教室”。

图片 4.png

更重要的是,“伙伴+华为”已成为启动“1+3解决方案”的关键按钮。例如,华为与讯方技术在ICT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华为与金智教育在智慧校园、数据治理领域的合作;华为与文华在线在智慧课堂领域的合作;华为与鲲鹏振宇、佳发教育在智慧考试领域的合作。

上述“1+3解决方案”中,都有“伙伴+华为”的影子。用户也正是通过“伙伴+华为”这枚按钮,既实现了智慧教育“一触即达”、师资课件“一触即达”、实训平台“一触即达”、研发平台“一触即达”,更实现了ICT人才培养“一触即达”,办学理念“一触即达”。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