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数智赋能产教融合 共促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
点击次数:5222  发布时间:2024-12-23 14:30:40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推动下,教育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近日,在华为中国政企数智教育媒体沟通会上,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与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深入阐述了华为如何聚焦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通过“伙伴+华为”体系,推动教育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场景,打造全方位解决方案

2023年,华为提出了“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的品牌形象口号,旨在通过联合合作伙伴,以自主创新的技术、深入场景的方案、在身边贴心周到的团队以及丰富的自身和行业标杆经验,让行业轻松实现数智化。

邱恒介绍,在教育领域,华为围绕“人工智能+教育”,聚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三大场景,精心打造了“1+3”的解决方案。其中,“1”代表数智化实训解决方案,聚焦于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致力于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3”则涵盖科研计算、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三大领域,旨在助力学校构建数智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打造数智校园和创新型的科研平台,实现教育、研究、管理、服务的全面提质增效。

在高等教育场景中,华为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了多个数智化实训基地和科研计算平台。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华为与校方共同打造了智慧学镇项目,实现了全连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数智大学建设。通过这一项目,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华为还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鲲鹏昇腾科教创新卓越中心,为高校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职业教育场景中,华为依托ICT技术和产品服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赣南科技学院为例,华为与校方合作建设了现代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多个项目,输送了大量数智技术人才。这些实训基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

在基础教育场景中,华为提供了智慧教室解决方案,通过端网协同、远程互动、鸿蒙智联、安全可靠和智能协作等手段,提升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宁夏大学为例,华为与文华在线合作,为该校打造了300间未来教室,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和下沉,为西部高校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面向不同的学校规模、不同的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发展规划,我们会定制个性化、数智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高校更多是与高性能计算相关的解决方案,中小学则更多是智慧教室相关的定制工作,与伙伴一起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邱恒进一步补充。

“伙伴+华为”,共创数智教育新生态

邱恒认为,华为在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并进一步阐述了该体系的“四梁六柱”架构。其中,“四梁”包括规则、秩序、激励和平台;“六柱”则涵盖研发、营销、销售、供应、服务和管理六大领域。通过明确的合作框架和激励机制,为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了双方能够紧密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服务好客户数智化转型的全生命周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在媒体沟通会上,卢永平表示,当前教育的数智化或智能化已经成为中国在开辟教育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华为聚焦在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两大战略上,通过深化与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目前,华为已经服务于全球120多个国家及地区超过5000家教育机构,建立了超过2700所ICT学院,每年培养超过20万学生。通过举办ICT大赛等活动,华为还为青年和高校学生提供了数字培训与交流的平台,已经有超过110万学生从中受益。此外,通过与高校联合建设“华为ICT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形成了“华为认证+教师培训+ICT大赛+人才联盟双选会+人才实训基地”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相关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华为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联合发布了产教融合实践的中心项目,已经落地覆盖了12个省的27家产教融合实验中心。

“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邱恒在分享华为推动教育行业数智化转型成功经验时谈到。他同时强调了“架构先行、平台先行、场景创新、迭代前进”的重要性。这一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教育行业,也适用于其他行业的数智化转型。通过搭建坚实的数智化架构和平台,选择关键场景进行创新突破,并不断迭代优化,企业可以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邱恒特别指出,打造以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新质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行业独有的优势。华为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的优势,为教育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更多支持。

“华为在教育行业的布局和实践不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更是为了面向未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数智化人才。通过政校企协同共建的模式,华为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种模式不仅在教育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更为其他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邱恒说,“构建就业促进的模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正向循环。”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