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AI驱动教育改革 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在青举行

--------------------------------------------------------------------------------
点击次数:7688  发布时间:2024-7-18 13:29:45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崭新时代,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面貌。7月16日-17日,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在青举行,主题为“新智能 新学习 新未来——人工智能下的教育大趋势”。来自全球的知名创新教育专家齐聚青岛,共同探索当前AI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危机与挑战;分享国际教育界面对AI的见解和策略,为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思维;深入讨论如何利用AI进行课程创新、实现个性化教学以及智能评估,从而催生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解决方案。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专家、学者以及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大会。作为“东道主”,青岛多所高中校长带队、一线教师组团参会“取经”,“AI+教育”研究成果有望在岛城校园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

探索教育变革走向何方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机遇和挑战接踵而来,ChatGPT等前沿技术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教育模式的转型。为了在这个变革时代中找准方向,推动教育创新,引导教师适应新技术,培育学生的未来竞争力,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联合青岛市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举办了本次大会,大会由DLC中国深度学习中心、青岛海尔学校承办,青岛市教育学会协办。来自国内外的12位著名教育创新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碰撞智慧。主办方表示,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各界,共同打开一个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教育新未来。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谈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智能辅导、智能教学、智能评估、智能管理等,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场景。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的风险、困难和挑战。

张志勇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使命的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个体差异的更加公平的个性化教育时代到来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力和情感教育,这些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将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二元结构——教师与学生,将转变为三元结构——教师、机器与学生。机器将成为智能助教、学伴或导师,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学习方式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创造许多新的教育场景,支持和赋能新的教育方式,带来个性化学习、沉浸式学习体验,实现游戏化学习、社交化学习、协同式学习、自主型学习、问题驱动式学习与项目探究型学习。在管理评价上,可以通过伴随式、表现型、行为评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劳动出现新特征,利用新的技术工作更加智能化和创新化,更加考验教师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数据研究者。过去教师们研究的是教材、课程标准,而今需要不断研究教和学产生的大量数据,来迭代教和学,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

主动拥抱变化

给出学校“未来教育方案”

AI驱动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拥抱变化?对此,青岛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在主旨演讲中描绘的“未来教育方案”颇具启示性。作为创新教育专家,也是基础教育领域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孙先亮投身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一直行走在创新教育之路上。在他看来,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对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深刻重塑。作为塑造未来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教育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上。此时,真正教育人的唯一姿态是以未来看待今天的教育,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之道。

孙先亮认为,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是未来时代的重要关系,传统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用一统的方式、一统的目标、一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价值正在被重构,培养出能驾驭技术的自主人尤为重要。为此,学校教育要主动拥抱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创新思维能力,加快对于教育生态的迭代,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一是学生的个性化。这不仅体现在人工智能时代给学生带来的开放环境和平台,重要的是教育人要思考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否应该在学校的教育场景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充分彰显自己的机会和条件?是否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个性特质的时候,也能够尊重别人?能不能让天赋成为支撑自己发展、走得更远更好的基础?”二是教师创客化。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会不会被取代?孙先亮的观点是:“在不断学习和发展中创新教育模式,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支持的老师,是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三是教育平台化。他强调,真正好的平台让学生能成为优秀的人。“平台就是资源的汇聚地,是好的学习方式的汇聚地,是好的教育理念的存在地。孩子在这里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社会情感能力,这就是平台带给孩子的意义。”四是师生零距离。传统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答疑可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今天在技术的支持下,这种界限应该被打破,人工智能要改变人与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连接变得随时随地开展。五是资源无边界。他表示,未来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汇聚资源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需要的不应该只是已知的知识,学校要汇聚充分的资源,为学生打造无边界的学习支持,支持学生去创造新知识。六是价值无限度。“未来的时代,学校能带给孩子什么,孩子需要什么,这两者的对接或者说匹配才恰恰是能给孩子创造无限价值。”他解释道。

孙先亮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要塑造一种热带雨林生态,让每个人都展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呈现出自己的样态,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和谐共生。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

■相关链接

“未来教育实验室”搭建实践与研究平台

7月16日下午,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青岛海尔学校、青岛市海尔教育发展基金会一同发起的“未来教育实验室”在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上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教育界、AI技术领域优质资源,搭建起未来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平台,融合各界力量,共同分析未来教育的趋势及应对策略,致力于把学术研究的精华转化为教育实践,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未来人才奠基,推动未来教育变革发展。

【来源:青岛晚报】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