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全面从严治党 厚植执政基础

--------------------------------------------------------------------------------
点击次数:2230  发布时间:2022-3-3 15:00:06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取得伟大胜利,根本原因在于重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壮大组织、提升政治能力、从严管党治党的规律和途径。

从严治党的早期探索和实践

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本色和克难攻坚的战斗力。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推动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创业中自强不息,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是重视思想建党,改造主观世界。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号召彻底肃清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延安时期党中央设立了干部教育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同时把整风作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二是重视组织建设,培养党的干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使之成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央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干部政策,强调才德兼备、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反对特权,重视榜样示范作用。三是重视依规治党,创立各项制度。毛泽东强调“入党是有条件的”,“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古田会议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延安时期,党中央建立了学习教育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组织制度、奖惩制度和巡视与监察制度等,建立了较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制约权力运行。四是整顿党的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问题,毛泽东一再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利益,制定利民政策,产生了无数“只见公仆不见官”、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温馨场景。毛泽东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延安整风运动着力改进学风、党风、文风,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概括和阐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五是惩治贪污腐败,保持清正廉洁。1933年颁发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规定了反腐败的严厉措施,对腐败分子产生极大威慑作用。延安时期,党中央全面建设廉洁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等法规,严厉惩处违法乱纪干部和腐败分子,以黄克功、肖玉璧等为典型,起到了极大的警示作用。1949年11月,为了更好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加强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保证党的一切决议正确顺利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全党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提供监督与制度保障。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背景

从国际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巩固。同时,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中持续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一些西方大国的意识形态偏见犹存,美国极力维持其霸权地位,在国际上不时挑起纷争,鼓吹“中国威胁论”,加大了遏制中国的力度。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和考验,如何积极展现大国担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从国内形势来看,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老问题与新问题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如何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承担新时代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党面临的新课题。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始终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解决治国理政中的诸多重大问题。

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治理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本身就是巨大挑战。在某些地方,党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信念不坚定、作风不纯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四个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个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新使命、新考验、新征程,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实践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第二,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如何“补钙”?要提升理论素养,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夯实道德建设,做好宣传舆论,传承好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第三,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抓“关键少数”,从严管理干部。

第四,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彻底扭转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第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明底线、知敬畏。把纪律挺在前面,强调党章是总规矩,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以监督、巡视、问责制度推动遵规守纪,强化监督执纪。加强纪律教育,开展自我批评。

第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严格执行反腐倡廉责任制。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强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建立“不能腐”的保障机制。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第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执行制度,树立制度权威,督促知行合一,盯住“关键少数”,强化监督检查,发挥巡视利剑作用。

第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视理论学习,改进学风文风。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坚强决心和“抓铁有痕”的执着毅力,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推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政策举措,既全方位用劲,又重点发力,整体布局、步步推进,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提质增效,扭转了一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倾向,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面向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淬炼”[21FDJB003]成果)

作者:覃辉银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03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党建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