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三维赋能:建构高效的教育共同体

--------------------------------------------------------------------------------
点击次数:1977  发布时间:2022-2-18 14:21:55

 

2020年秋季开始,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托管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江南小学是一所薄弱校,如何让江南小学教育质量快速提高,在两三年内实现对薄弱校的孵化、培优与提质?松山湖中心小学提出“外挂电梯赋能”的办学新模式,在江南小学原有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增设一个课程教学指导中心,负责将松山湖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的学术成果、核心技术、教育资源输送给江南小学的校领导和教师团队。经过一年的实践,江南小学已基本实现从知识型向思维型的教学转型,两校成为深度融合的教育共同体。

标准赋能:铸牢价值意蕴

标准赋能主要是植入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的植入,主要通过课程设计转型、课程师资转型和课程教学转型三个途径达成,让教师点燃学生的激情,为培养深度学习能力而教。

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和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赋能,主要是从环境反馈给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和人文氛围等方面,起到暗示、调节、塑造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具体来说是将学校标识、标准色等统一的视觉元素广泛应用于楼层引导牌、个性化班牌、专用教室门牌、办公室门牌,还有校服、礼品袋、毕业纪念章、素质报告书等场景中,同时改造教室和走廊等学习场所,以儿童立场把它打造成花园、学园、乐园、家园,原本略显陈旧的环境如今焕然一新。

课程赋能:夯实质量基础

课程是一所学校承担育人功能的“跑道”,也是夯实教学“质量工程”的基础。针对江南小学原有的课程教条化、碎片化的现象,将松山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体系植入其中。“全人课程”体系由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主题活动课程构成。

江南小学通过建设专用教室、安排专职教师,让学科基础课程由缺到全。江南小学原来缺科学课,没有专职科学教师,仅有的一间专用科学教室,却一直没人用。目前,江南小学因地制宜建设了3个科学专用教室,安排了4位专职科学教师,让科学课开齐开足。学校增设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每一位音乐、美术教师都有一间专门的教室,所有的音乐、美术课都在专用教室上课。

江南小学结合教师水平和学生实际,对学科拓展课程进行迭代改造,形成“五个一”:一手硬笔好字课程(由语文学科拓展而来)、一些阅读智慧课程(由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拓展而来)、一种思想方法课程(由数学学科拓展而来)。另外“两个一”即一项健身技能课程和一门艺术特长课程,则融入学科基础课程之中。

江南小学的主题活动课程从虚到实,主题内容与目标由近及远,螺旋上升,凸显儿童生活的层次性,比如一到六年级的主题,分别为我与己、我与家、我与人、我与国、我与地、我与天,指向“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三个战略问题。

课堂赋能:重构育人生态

学校有怎样的课堂深度,学生就会有怎样的思维深度。薄弱学校最薄弱之处往往是课堂,要提升教育共同体的育人质量,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摒弃只关注知识、输入、提分的“讲解式”“讲授式”“讲练式”课堂,植入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教学范式。

松山湖中心小学“问题+”教学范式以教材为基、思维为魂、素养为本,以“用问题学”取代“用教材教”,共有三变式,即语文数学英语基于问题学习、道德与法治及科学基于现象学习、体育音乐美术基于项目学习。“+”是指辅以“生态场域”。“问题+”教学范式有效破解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不强、问题品质不佳、问题空间(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不良等难题,形成学习深度和育人温度融合的价值文化。

第一步:重塑教师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大家见识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问题+”教学课堂样态,江南小学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采取了“三到”策略:看到,即组织教师到松山湖中心小学参观和观摩,看到“问题+”教学的精彩;听到,即组织研修营,听到“问题+”教学的奥妙,通过举办研修营,聘请导师对为什么要进行“问题+”教学、如何进行“问题+”教学等内涵与特征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教学,从而消除心理排斥和隔阂,达成教学理念共识;尝到,即体验与实践,学校组织举办了一年级“问题+”教学研讨活动,聘请导师指导部分教师尝试用“问题+”教学范式进行教学并面向全校进行展示,逐步转变教师们的教学理念。

江南小学的课堂,大多是“知识主线”教学,即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也就是“用教材教”。通过引进学习单,教师们逐渐从“知识主线”教学转向“问题主线”教学,以“用问题学”取代“用教材教”。

问题主线教学可大致分为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三大环节,学习单设置了三个栏目与之相对应,不同学科略有不同。比如数学学习单《三角形的认识》,可按照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相应设置。首先是问题提出——问题引发: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其次是问题探究——探究活动:可以设置三个子问题,如画一个三角形,和同学画的有哪些相同的特征?你能用其中的一个特征来描述三角形吗?你还会这样描述哪个图形?最后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学生模仿三角形概念,对四边形、五边形、多边形、圆形等进行概念描述。

引入学习单后,学生的学习围绕学习单进行,发挥其导向、支架、测评、记录的功能,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江南小学的课堂教学由“知识呈现”变为“问题驱动”,由“知识本位”变为“思维本位”。

第二步: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

江南小学课程教学指导中心采取的策略是“形到、神到”。形到,即第一阶段“扶着走”,拿来导师的学习单模仿着上课;神到,即第二阶段“自己走”,师徒共同设计学习单自主性上课。

江南小学原来的教室都是“秧田式”座位,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正襟危坐。松山湖中心小学托管后,用U型座位取而代之(U型座位是根据教学需要产生的外观似U型的座位排列方式)。它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又撬动课堂教学空间从单一的知识场演进到与生活场、生命场融合,让课堂成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安全润泽的场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座位编排形式的变化,背后的实质是通过场域重构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教师“走下来”,让学生“静下来”,让教学“慢下来”,为拓展教与学的深度插上思维的翅膀。

“走下来”,就是让传统意义上的讲台消失,教师走到“U课堂”中央,U型座位的中间通道成为教师的辐射主干道,保证教师能及时出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发言时,教师斜对着倾听,可增强交往深度,催生等距离的爱。“静下来”,是协同学习时,同桌之间用一级音量交流,营造静的学习氛围;同伴发言时认真倾听、适时内化,并能用三级音量表达观点,促进有深度的思考。“静下来”的本质是拒绝只有热闹的探究和表演性汇报,通过有效的倾听和对话,达到对知识、方法的深刻领会。而“慢下来”,则是学生需要时间进行思考,才能生成有智慧、深刻的见解,因此教师要预留一段与问题相匹配的候答时间,即使学生回答后,教师也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而应进行适时追问、回问和转问,让更多学生参与;如果学生短暂沉默,教师应耐心地等待,或引导启发,给予学生发现、探究、分析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营造安全润泽的课堂教学环境。

(作者单位分别系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大湾区背景下珠三角镇街小学的孵化提质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刘建平 莫春荣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18日第3版 版名:课程周刊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