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优化教学更好落实“双减”要求

--------------------------------------------------------------------------------
点击次数:1563  发布时间:2021-12-8 15:51:12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领会“双减”政策精神,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事关千万家庭的获得感,是基础教育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精准教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在机制研究不够,这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针对西藏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实际需求,通过优质课送教等方式,从“教学五环节”入手,逐步转变基层教师教学理念,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教会学生“怎样学”。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精准教学为抓手,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减负”的主阵地,我们以精准教学为抓手,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训、以赛提教”方式,努力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措施来提升课堂效率: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进行总结反思,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高作业质量,优化作业管理。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秉承“提质增效”的新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作业,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硬性统一的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接受性的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的探究性活动;减少苦学负担,增强乐学情感等方式,在提高作业质量上下足功夫,减轻学生负担,达到减负、增效、不降质的效果。

以初中物理学科为例,要变“布置作业”为“设计作业”,深入挖掘教材,杜绝过分依赖“教辅资料”。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作业;另一方面,教材中的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已经为我们做好“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布置指明了方向。要减少机械性作业,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初中物理的每一章节结束,都有一部分内容是“你学到了什么”,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机械地抄背。如果我们能够把它转化成每章的思维导图或手抄报,在学生画的小报和思维导图中,我们也许会寻找到师生之间新的交流方式。

二是开展多元课程体系,拓展多种合作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开展多元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与校外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通过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落实“双减”政策,践行“五项管理”还需克服一定困难,教师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课堂效率和优化作业质量,教师们的行动力还不足。建议将减负、增效、提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期教师考评工作。在开展多元课程体系时,各学校普遍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场地不足的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加大艺术、体育等课程志愿者的招募,能够深入一线学校,缓解艺体师资匮乏的压力。学校缺少开发多元课程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未来还需加强多元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开展各种集体或外出活动的学生安全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减少家长担忧。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关心、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发展、人民利益。我们要牢记育人使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身体力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为家长减轻焦虑,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教学专委会委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教育局教研所教研员)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