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找准孩子“潜”压力的阀门

--------------------------------------------------------------------------------
点击次数:1704  发布时间:2021-10-28 15:39:21

 

《中国青年报》日前刊发题为《15岁的女儿为何自我施压成瘾》的文章。家长在来信中称,“每周总有一两天作业写到夜里1点,每周总有一两个下午要通过一杯咖啡来提神……我的女儿今年刚上高一,虽然她在初三赶上了‘双减’政策落实,但我痛苦地发现,这个在争当“牛娃”的鞭策中长大、在培训班的包围中上了9年学的孩子,已经对自我施压成瘾了”。

我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担心孩子动力不够,进而不断施压。可从这封家长的来信中可见,在教育焦虑弥漫的大环境下,不需要家长时刻督促,一些孩子已经开始自我施压甚至成瘾,这不能不引发全社会反思。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处于零压力环境之中,适度的压力的确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但在家长不断“鸡娃”、孩子争当“牛娃”的大氛围之下熏陶太久,一些孩子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压力,有些甚至已经到了“压力山大”的程度,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可见,压力过大的问题不容小觑。而“双减”政策的出台,各地不断扎实落实相关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在学业方面的压力。但是,在高压力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陡然移除曾经沉重的作业、课外培训负担,他们极有可能因为不适而处于“失重”状态,产生空虚、无所适从的迷茫,而这也可能让他们产生新的压力。

家长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要适度控制自己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同时还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并教会他们如何协调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不少家长都有,对孩子有高期望很正常,但也要尊重孩子的实际与成长规律,不可无止境地拔苗助长,更不该将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竟之志的“工具人”。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抗压能力与排解压力的效果都远不如成年人,家长过高期望带来的压力,往往会成为孩子无法承受之重。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起居饮食之外,还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少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也是对抗自我施压的重要方法。来信中的女儿之所以焦虑、自我施压成瘾,很大程度上是担心自己赶不上进度、学习落后于同学。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家长自己也不过分看重与强调学业成绩方面的差距,这对于缓解孩子的压力颇为重要。

帮助孩子从“压力山大”中走出来,家长也可以有更多尝试。在“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时间相对更加充裕,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多参加体育运动、劳动实践、户外郊游等活动,把此前被作业、课外培训挤占的各类文体、实践活动补回来,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充盈他们的课后时间,压力排解自然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的人,但切不可让过分关注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沉重负担。当好孩子的心理调节师,并帮助、引导孩子将适度的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才是合格家长科学育儿的方式。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作者:夏熊飞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