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创新新生教育引航大学生未来

--------------------------------------------------------------------------------
点击次数:1878  发布时间:2021-9-22 14:51:01

 

据新华网报道,9月15日,2021年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启动仪式暨北京市“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活动北京高校专场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为做好2021级新生教育,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的通知》,就加强新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学习生活帮扶、文明安全教育“四位一体”新生教育模式等12项内容作了具体部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生教育并未得到高度重视,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教育内容常常大而化之,教育活动趋于同质化、流程化、形式化,新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生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新生入校之后,很快面对繁忙的学业,在忙乱中被动自我调整。个别大学生因为规划意识不强、调整能力不足,变得难以适应,转而陷入消极逃避的状态,辜负了宝贵的大学时光。

客观来看,我国高中和大学在教育管理与教学方式上差别比较大,适应大学生活的确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如需要慢慢了解大学场馆、选课上课、社团活动等情况,同时也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打开视野与格局,及早明确学习目标。在这方面,国外一些高校做得相对成体系,如哈佛大学拿出一个月时间教新生“如何上大学”,设计了完整的新生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如何听课、如何提问、如何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如何管理时间、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

新生教育是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起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开启新的生活方式,也起到明确方向、洗礼身心的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要认识到新生教育不只是让新生了解校规校纪,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师资组成和教学特点,还是帮助学生度过有价值有收获的大学生活的重要开端。高校有必要基于大数据进行调研,了解大学新生最需要哪些帮助、最渴望怎样的教育形式,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和时代风向,将新生教育课程化,全面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使他们不仅找到求学的门道,也获得求学的动力。客观来看,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就是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的做法。该工程组织新生到红色博物馆、基地等学习实践,开展“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青春与价值对话”系列活动等,有助于新生明确个人与国家、当下与未来、求学与就业的关系,及早埋下刻苦求学、砥砺奋进、报效祖国的种子。

各地高校可以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拓创新新生教育工作思路和实践方法,为其注入鲜活的思政教育内容,在特色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高度”,激励他们厚植“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练就“强国有我”的过硬本领、勇担“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书写“强国一代”的精彩时代华章。而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还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如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就邀请香山革命纪念馆宣教员孟超、中国自由式滑雪首位世界冠军郭丹丹等8位宣讲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奋斗故事,给大学生不小的心灵震撼。各地高校也完全可以借助当地的劳动模范或精神楷模等,抑或将红色教育融入新生教育之中,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基地、讲授与体验相融合,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建党精神的精髓。

科学系统设计新生教育,背后是注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好了新生教育,更多的大学生无疑会拥有精彩的未来,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作者:徐国荣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