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加强美育教师培养刻不容缓

--------------------------------------------------------------------------------
点击次数:2523  发布时间:2021-8-20 15:45:14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肯定了美育的重要性,并对做好美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同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教育部以及各地相继出台落实“两办”文件的具体措施。可以说,我们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美育工作政策环境最好的时代。

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实施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美育工作也是一样,除了需要有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政策、机制、环境和具体条件之外,建立一支合格的美育师资队伍,是落实美育工作、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的最终保证。

对于学校美育来说,美育师资主要是指负责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例如承担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综合艺术等课程教学和学生艺术社团指导的教师。美育教学的主体是艺术课程教学,因为艺术是审美活动最集中和典型的形态,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艺术来养成审美和人文素养,艺术课程毫无疑问是落实美育教学的主渠道。社会美育虽然并不完全以学校艺术课程的形式来开展,但是,艺术的教学仍然是最基本最可行的方式,还是需要懂美育、会育人的艺术教师来指导。

当前美育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我国的“艺术师范教育”培养了大批普通艺术教师,为学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我国还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美育学”学科,美育教师的培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美育实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性不强。这里所说的“专业性”是指美育教师培养的专业性。这里所讲的“专业”,并非仅仅指具有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备教育教学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教师教育要培养教师所需具备的复合型知识和能力。从现状看,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美术教育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艺术教育差别不大,专门针对学校美育教学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课程还太少。这些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对美育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美育课程教学方法了解不多、认知不深的问题,毕业后能够胜任美育课程教学的不多。一些专业艺术院校缺少专门介绍和研究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课程。

其次,艺术师范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美育类课程十分薄弱。受专业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影响,艺术师范教育中“史论”课程普遍不受重视,几乎没有美学和美育理论课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对艺术的人文理解力不强,对艺术的文化感受性较弱,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意义解读和结构分析能力以及对当下艺术文化现象的价值评判能力都有待提高,而这些恰恰是学校美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为教师,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一位美术教师除了会画画之外,还要能说出一幅名作的美妙之处,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悟,这就需要具备理论分析和价值评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否则难以胜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任务。

再其次,由于缺乏学科支撑,美育教师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高。艺术师范教育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领域,只有建立美育学学科,我国的师范艺术教育才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美育学是以美学、艺术学与教育学为主交叉而成的应用型学科。其知识体系既包括美育的性质和特点、美育的形态与范围、美育的方法论,有学生审美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学生审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实施美育各类主要艺术课程的特点、规律和教学方法。由于美育学属于交叉学科,需要美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协同合作,所以美育学学科建设更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和体育等课程相对应的教师教育,基本上都有大学的学科支撑,只有美育等少量教育教学领域还没有相应学科支撑。正是由于缺乏学科支撑,专门从事美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较少,师范艺术教育还处在几个学科拼凑的状态,美育学学科建设应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遵循美育特点,改革美育教师培养方案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加快培养和培训大批合格的美育教师是当务之急。

在目前高校美育学学科尚未正式设置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美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基地项目形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三合一”培养模式,推动美育教师培养方案的改革。

所谓“三合一”培养模式是指,美育教师培养方案由理论类、艺术实践类和教育类三大类课程构成复合型美育教师培养模式。理论类课程主要由美学和艺术理论、艺术史以及美育理论等构成,培养未来美育教师自身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修养,提升他们对艺术的审美和人文理解、分析和评判能力。艺术实践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未来美育教师掌握至少一门适应学校美育需要的艺术专门技能,例如音乐技能、绘画技能、舞蹈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必需的,但与音乐表演等专业相比又是有特殊性。同样学习音乐技能,未来音乐美育教师可能更需要学习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学校美育更常用的技能。教育类课程既包括一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又包括学校美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知识,还应包括多次教育教学见习和实习的安排。

这种“三合一”的培养模式不仅适合本科层次,也适合硕士层次的美育教师培养。而在大量美育教师职后培训中,情况有所不同:除了常规的课程外,要更加重视提高在职教师的艺术审美和人文分析、理解、评判能力,提高他们对新时代学校美育方针的认识。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

作者:杜卫

《中国教育报》2021年08月20日第3版 版名:体育美育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