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60%,人才红利如何显现

--------------------------------------------------------------------------------
点击次数:24374  发布时间:2021-4-16 15:02:33

 

■“十四五”,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规模的一个通行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对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

“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0.0%增长至54.4%,实现了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什么?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依赖人口红利逐步转为依靠人才红利,我国正阔步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进一步扩大,对促进社会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朱军文说。

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197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7%,到1998年也只有6.0%,那时候想上大学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世纪之交的高校扩招逐渐满足更多青年和家庭的“大学梦”,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019年则突破50%大关。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看来,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能够显著降低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的可能性,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决定经济体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他指出,我国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到2035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有赖于教育尤其是通过高等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多项实证研究表明,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与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准成正比。朱军文分析说,过去20年,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叠加个人和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意愿和支付能力不断提高,从需求侧拉动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同时,科教兴国战略持续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持续增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以及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带来的宽厚基础,都保障了高等教育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如今,我国已建立起功能完善、学科齐全的高等教育系统,具备了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相适应的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未来5年,我国一半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将接受高等教育,这批青年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意义,远比50%或54.4%的数字更重要。”朱军文说。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快速提高,但从国际横向对比来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首先要清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口规模直接相关。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难度更大,因此不能按照数字来简单排名。但总体来讲,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朱军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由3647万人扩大至4183万人,年增长率仅为2.78%,远低于同期我国经济增速和人均GDP增速。

朱军文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这个目标应该是有所保留的,超额完成的可能性很大。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其实更应该关注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而非数量。

“现在上大学的机会已不再是社会稀缺资源,公众的高等教育需求从‘上大学’悄然转变为‘上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强调,要实现“十四五”时期直至2035年的教育发展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需进行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以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对此,钟秉林建议优化区域布局结构,促进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优化层次类型结构,分类发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进一步融通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结构,启动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增设交叉学科门类。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管理者不能总想再扩大招生规模和异地办校外延扩张,而要真正回到特色建校、分类发展的路径上来。此外,要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把办学定位转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朱军文建议。

作者:本报记者 高众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6日第1版 版名:要闻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