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两所小学的困境与自救

--------------------------------------------------------------------------------
点击次数:2754  发布时间:2021-3-29 11:59:08

 

3月,记者采访了云南两所小学。两校相隔691公里,一所在城市,一所在农村。海拔、生源、条件等都不同,但相同的是,两名校长都选择了用体育来突围学校“困境”。

高辉,50岁,昆明市盘龙小学校长,从事小学教育31年。2020年秋季,她开始尝试解决困扰城市家庭的“三点半”难题。三点半,孩子放学,五点半,家长下班,娃谁接?这一尴尬的时间差似乎成了无解的矛盾。请校外托管机构接,家长担心人身与食品安全;老人接,无法常态;家长接,要么得全职在家,要么需请假早退。父母希望学校接盘,但老师有苦。

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学校自主破题,但方法不多。怎么解决这一民生痛点,高辉想到了用体育。

她在三点半后大力推动特色体育课,可选择的项目有十多个。主校区占地面积小,她就因地制宜,选择简便的锻炼方式。为使家长放心,学校买齐了保险,并引入了靠谱的第三方力量“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这是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认证、备案过的机构,正规、专业、学费便宜,专业教练与体育老师搭档,不仅提高了体育老师业务本领,也有了安全双保障。

高辉思路明确,体育课就是主科,她不仅处处给体育老师“撑腰”,还给孩子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她认为体育与孩子视力有正相关性,三点半后在户外的阳光下锻炼,能有效防止近视。既学到了体育技能,锻炼了体魄,还能保护眼睛,一举三得。

与盘龙小学的“三点半”突围相比,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小学(下称“德钦二小”)用体育破解的是农村孩子的“情感安放”问题。

格桑尼玛,50岁,德钦二小校长,从事小学教育30年。这所只有10年校龄的寄宿制小学,被他打造成了云南有名的足球、篮球特色校,特别是足球女队以“大力”闻名,队员的射门能踢穿广告牌。但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

德钦二小共有868名农村学生,99%都是藏族。孩子的家多在边远高寒山区,到了入学年龄,他们就到这,和老师一起住校,每年寒暑假回两次家。

比起过去村里的“一师一校”,集中办学的好处是孩子能接受更正规、更高质量的教育,但缺憾是寄宿制让孩子远离家人,少了亲情陪伴。刚入学的孩子想家、语言不通、腼腆内向、不爱说话。为了让他们打开心扉,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格桑决定在全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且老师作为“校园家长”也必须参加。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每天的晨跑、跳绳、锅庄让孩子很快交上了朋友;运动会激发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取得的运动成绩让他们逐渐自信;校队出征或凯旋,全校师生给予最高礼遇,孩子们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校队的孩子被大山外的学校“挖走”,开启了新的人生。最主要的是,运动让孩子们性格开朗了,饭量大了,体格壮了。格桑说,体育成了这些寄宿生的精神世界,也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守护神。

孩子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运动量让我吃惊。以一名普通学生来说,早6点20分开始顶着繁星晨跑,10点大课间跳锅庄,午饭后跳绳与篮球,晚7点自由锻炼,9点寝室熄灯。生活老师说每个孩子入睡非常快,就像耗尽电量的电池。

作为校长,格桑从不担心孩子近视,因为一个班就一两个“小眼镜”;他也不担心孩子小升初后要面对中考体育“100分”,因为他们的孩子人人能拿满分。他唯一期望的就是能请到专业教练,在体育技能上给农村孩子拔高。

一开始,记者很好奇两位校长用体育突围困境背后的驱动力,直到采访结束,终于找到了答案。

高辉说:“一个健壮的体魄,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终身运动的自觉习惯,是我想送给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礼物。”

格桑说:“我想送给孩子的是有关体育的记忆和故事。六年的晨跑会让他们明白,人生可以放慢速度,但绝不要放弃。”

新华社昆明3月28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9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作者:新华社记者 岳冉冉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