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变生意?在线教育行业乱象横生亟待整治

--------------------------------------------------------------------------------
点击次数:3014  发布时间:2021-3-22 14:42:15

 

2020年受疫情冲击,教育行业开启大变革,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大教育机构纷纷拥抱互联网,利用技术和资本在新的增长领域跑马圈地。据艾瑞咨询于2021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至2573亿元,其中低幼及素质教育、K12学科培训在线化进程是快速增长的主因。当下,利用科技手段赋能,教育行业正被时代重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愈发突出,教育变生意,可谓乱象横生。

背离初心 教育变销售授课体验差

“在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多位现任或曾任教育机构的教师,他们都一致地对在线教育的本质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王先生曾经任教于在线教育头部机构猿辅导旗下斑马AI课,入职时被告知授课之余还需要定期与学生家长电联以售卖后续课程,“表面上教学和卖课的占比是三七开,但实际需要你学习不同话术尽量说服家长续购课程,可以说从我接手一个班级开始就是在为卖课做铺垫,这样做教育,就像是戴着镣铐在跳舞。” 王先生坦言,因为大环境使然,只一心想着教学而对卖课不上心的老师大多做不长久,当时自己离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样,任职于新东方教育的教师罗女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困惑:“教育换到线上后,到底教书和销售哪个才是目的?面对冰冷的屏幕,单向的知识灌输还有温度吗?自我思考被软件替代后,本应填补面授教学空白的教育类APP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盈利和产品成为最终目的,教育的初衷是否被改变了?”

某在线教育机构任职教师张女士直接表达了无奈:“入职培训的重点就是营销话术,入职后主讲老师的课,最后半个小时全是营销内容,口播内容需要截图发在班级群里,课程结束就让打电话套路家长报课,有人报课了就像传销的氛围一样鼓掌起哄。”

面对在线教育,教师有困惑,家长们的烦恼也不少。

今年女儿上小学6年级的马先生就遇到了,之前孩子上在线教育课程,他觉得挺方便,至少不用每个周末接送了,但是很快他的方便成了烦恼。“你会发现,在线教育不像做教育,更像是网络公司。”马先生这么说,是因为自己经常能收到在线教育的优惠信息。“反正就是想方设法让你续费买课。”

“之前逛商场,参加了火花思维的试听课,然后我们就报名了。”家住重庆南坪的贾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三岁的孙子报了名,却不想后续的问题就来了。“经常给我发优惠信息,我都忍了。修改上课时间,他们只给6次机会。还有就是,经过他们对孩子进行测评后,总让人觉得孙子不如别的孩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横向对比的是6岁的孩子,我们这个才3岁,肯定没法比呀!”

随着各大在线教育机构扩充开辟了教学课程板块,教学效果引起的争议也接踵而至。

部分机构打着“清北名师”、“解题大招”、“快速提分”的旗号,课程质量却良莠不齐,不少机构师资存疑。有网友吐糟:“19元13节课,也是假得不得了。分4-5次上课,一次30-45分钟,一半时间都在卖课。”有的直播课官网教师介绍一栏,并无老师学历背景证明。不少介绍里标明拥有多年教学经验,授课的却是刚拿到教师资格证不久的年轻老师。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作业帮1对1辅导宣称的"8500位专属名师"、"98%来自名牌公立高校"、"60%任中高考出题阅卷人"等宣传,与事实不相符。

在国内知名质量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消费保”APP中,存在着大量在线教育的投诉,涉及虚假宣传、退费难、服务差等多方面。记者在黑猫投诉上看到,2月14日,有用户(投诉编号:17352273087)发起投诉:“购买作业帮VIP主要就是为了提问,既然提问需要额外的点数,那为什么还要开通VIP?花钱买VIP 仅仅买了一个提问的资格? 并且实际与介绍不符,这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设置价格不合理,五道题就要40块,是学生党能支付得起的价格吗?这样出来圈学生的钱,真的,你们良心不痛吗? ”在该平台上类似问题不少,这似乎与作业帮官网上宣称的企业社会责任:“做有初心更有温度的教育”相去甚远。

昆明云大附中的李老师认为在线教育软件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弊大于利,“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线上学习的效率低下,并且老师无法及时得到真实的学情反馈,我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被弱化了。”

过度营销 贩卖焦虑盛虚假宣传多

随着在线教育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机构不惜用夸张、猎奇、低俗的手法吸睛,迎合社会痛点,制造家长恐慌,贩卖焦虑从而获取客源。在常常面对“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营销话术和套路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会立马被赶超。

一直以来,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校等机构大量投放浮夸情景剧视频广告。例如跟谁学旗下高途课堂的一则广告中,学生气愤地质问家长:“练习题,你就知道买练习题,我每天做到12点,还是考倒数!”当家长表示买的是高途课堂高中王牌名师班的礼盒时,学生马上转怒为喜:“这个直播课,我们班尖子生都报了,您也帮我抢到啦!”;另一则广告中,学生夸张地问家长:“您是不是花了18块钱,给我报名了高途课堂王牌名师班?是不是18元语数英物四课一共24课时,还包邮赠送王牌对王牌联名款限定礼盒?妈您真好,我们班同学都说这个课特别难抢,他们都特别羡慕我!”,截至发稿时以上广告依然在短视频平台广为传播。

据了解,在线教育行业获得的巨额资金支持中,真正用于教育课程优化上的并不多,反而是广告大战愈演愈烈。打开电视、登陆网站、收听广播、坐地铁、等公交、上电梯、刷短视频,哪里都能看到在线教育的广告。公开资料显示,仅3家头部在线教育机构从2020年2月到11月的营销费用加起来就超过100亿元。比如跟谁学2020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是2.2亿元,营销费用却高达20.56亿元,不仅是研发费用的9.3倍,甚至超过同期的营收收入。

除了广告的狂轰乱炸,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也要大打问号。

2021年1月26日,作业帮、猿辅导、高途课堂和清北网校四家机构被曝出其短视频广告中代言人均为同一位“老师”。在猿辅导的广告中,她是“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老师”;在高途课堂的宣传视频中又标榜自己“教了30多年英语”;在作业帮的宣传视频里则是警惕别人“毁掉孩子的可能就是家长自己”的直播课宣讲师;而在清北网校的广告视频中,她又变身行业资深专家。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广告撞脸事件激发广大网友的不满,纷纷在评论区发出“这也太明目张胆地骗人了”、“是否属于虚假宣传”等诘问。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2月7日发布的《2021年1月广告监测报告》显示,互联网媒体上教育培训服务类违法广告数量已从2020年6月的90条增长到182条,在总涉嫌违法量的广告类别中高居第四。如此多的违法广告,其目的到底是让家长和学子把金钱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还是只是抢占市场份额,将行业内耗转嫁成了消费者间的恶性攀比?

功能隐患 辅学工具变“作弊神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学生的学习场景早已今非昔比,加上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愈发力不从心,类似“作业帮”和“小猿搜题”等辅学工具软件应运而生,并不断凭借其即搜即答的灵活性迅速获取学生用户青睐。但同时,更值得关注的问题也产生了——拍照即可识别题目并匹配答案的模式,究竟为学生提供了答疑解惑的助力,还是埋下了形式主义的隐忧?

“线上课程有利有弊,但拍照搜答案绝对是弊大于利。”罗女士目前任教于成都某头部教育机构,在谈到诸如作业帮一类教育软件时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大部分学生都是缺乏自觉性的,用手机一扫描答案就出来了,他们自己还会去思考吗?” 不少家长也提出质疑:“学习助手变为抄作业作弊神器”,“平时写作业又快又好,一到考试就不行,甚至有退步的趋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当遇上难题时,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而是求助于软件,渐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记者分别挑选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三道习题,下载作业帮APP拍照搜索后,都立刻在题库中找到了相应的答案和解析。并且,如果是题库中搜索不到的题目,也可上传后等待人工反馈答案。如此庞大的题库和快速易上手的操作,对于自律意识普遍不高的学生群体来说,完成作业更像是一种应付任务尽快交差的表面功夫,其中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过程几乎无处可寻。

此外,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技术渗透的时代,这样的辅助教育手段似乎更容易失控。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家庭中,所有的学生均有可自由支配的智能手机,并都曾使用过搜题类辅学软件。作业帮官网数据显示,其全国累计激活用户设备数超8亿,旗下产品月活超1.7亿,大数据题库超3亿。庞大的用户数量背后,究竟是辅学工具为教育谱写的未来蓝图,还是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隐患?

乱象横生 行业亟待整治精细化运营

教育变销售、过度营销、功能隐患折射出了当下在线教育乱象以及行业监管的匮乏。

此前,中纪委点名批评作业帮、猿辅导,《人民日报》等央媒也密集发声并指出,在线教育机构无论融资规模有多大,都不能背离教育的初衷,要把精力放到教学研发上,守住服务的质量底线。

2021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虚假广告就是治理的重点之一。“目前,北京相关部门已经对教育培训行业开始了‘拉网式’的排查,对于部分机构来说,这次将要面临比‘疫情’还要严峻的形势。”北京某在线教育机构创始人如是说道。

2021年两会期间,在线教育也成为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待在线教育一方面我们应乐于看到它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和隐患。当前在线教育鱼龙混杂,有很多在线教育平台虚构老师资质,找没有水平的老师等等来进行在线教育,屏幕的那一端的孩子就可能是受害者。所以,在线教育也要建章立制,规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心建议,应该明令禁止学校、教师以任何方式向家长、学生推荐商业性在线教育平台及产品,更不能将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与在线教育平台挂钩、捆绑,不得要求学生在在线教育平台完成学校作业。要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学生节制使用在线教育平台。

除了主管部门建章立制,规范发展外,在线教育行业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精细化运营。

据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网课市场白皮书——暨2021年前瞻报告》显示,用户在选择在线教育网课产品时,最为看重的是平台口碑、师资力量、平台规模、课程设计等,而售后服务体验、网络流畅度等是直接影响平台口碑的关键要素。报告显示,用户主要的满意度来自于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学习氛围、课后辅导、学习效果、网课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夯实服务平台能力、建立客户经营体系、打造服务新口碑是各家在线教育机构需要格外重视的事情,也应该是精细化运营关注的要点。

毕竟,在线教育这个赛道,如果只是把教育当成纯粹的生意来做,试图通过先发优势、规模效率来挤压、挤走其他玩家,就落入了过度追求横向规模扩张的垄断商业模式。一场疫情,让大家更加看到了在线教育的优势,也要看清其中弊病,在线教育要记得“来路”,不忘“归途”,早日回归教育本质。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顾立 实习生 唐一方 王瑞 制图 梁朔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