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国际学生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
点击次数:38792  发布时间:2021-3-15 18:24:21

 

[摘 要]北京语言大学经过近60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打造了新时代国际学生教育体系,在体系构建实践中获得了重要经验。加强国际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为根本遵循,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提升我国国际教育全球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学生;国际教育;教育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亲切关怀,为下一步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加强优秀国际人才培养、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做好国际学生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更好服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学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任务和挑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总结北京语言大学的实践经验,探讨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学生教育体系的建设之路。

国际学生教育体系建设实践

北京语言大学的国际学生教育工作开始于1962年,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学校在深刻理解新时代国际教育重大使命的基础上,确立了“将学生培养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细化目标,并探索出一套富有实效的国际学生教育体系。

1.深化“一体两翼”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体现在“一体两翼”三个方面:“一体”是指“以丰富、全面的课程供给为教学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两翼”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引领拓展‘中国类’课程的教育内容”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引领设计开拓国际视野的讲座课程”。

北京语言大学面向国际学生,开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课程400余门,艺术类、体育类以及跨文化心理适应类共享课程50余门,课程供给十分充足。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从教材编写、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不断探索在国际学生教育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相关内容的方式。《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话题》等教材在学校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国际学生教育中反响良好。学校依托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开发出一系列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金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以“课程思政”思想为指导打造的《“中国道路”大讲堂》等高端系列讲座课程也极具特色,课程聘请专家、学者、高级别外交人员结合亲身经历讲解当代中国与国际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隐性传播。

2.完善“三位一体”辅助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科研教学和仪式化教学三位一体构成的辅助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体系相配合,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特色。

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与课堂教学高度适配的原则,引领学生从认识中国到了解中国,再到理解中国乃至研究中国,并按照这个目标划分为“行识中国”“行读中国”“行思中国”等三个层次。科研教学方面,学校充分引导国际学生发挥母语优势,结合本土背景参与到跨境语言文化研究中来,“全球语言文化在线博物馆”的建设、《列国语言志》的编纂、“世界语言政策研究”“一带一路语言资源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都广泛吸纳国际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工作,以提高国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仪式化教学方面,学校注重带领国际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家重大节日、庆典和外事活动。通过与亿万中国人民共同见证中国的历史时刻,能够更好地帮助国际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思考中国。

3.打造“多元共享”文化育人体系

北京语言大学的文化育人体系围绕多元世界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个部分构建,并以世界多元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力图在潜移默化中将国际学生教育成中国特色文化认同者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

学校通过世界文化节、演讲大赛、美食节等文化活动来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共享。世界文化节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品牌活动,至今已经举办17届,仅2019年有近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学生参与文化展示交流,10多个国家的大使、30多位外交高级官员莅临现场。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多元文化校园中,不同地区、风俗、宗教背景的学生和谐共处、相互尊重。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方面,学校深刻把握“三个注重”,即注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注重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和时代性、注重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显隐结合。在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主题化的实践教学新路径。学校擅长围绕传统中国节日开展主题文化教育,重要传统节日例常组织国际学生开展特殊活动以及走进中国家庭体验民俗文化。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也非常具有特色,仅2019年即组织32个国家数百名国际学生赴西柏坡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方面,以“行识中国”“行读中国”“行思中国”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收效良好。

4.健全“三全育人”的管理服务体系

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需要面对跨文化适应困难的国际学生来讲格外重要。北京语言大学不仅为国际学生配备了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还积极推动实施“青年世界成长导师”计划。在总结多年国际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2019年出台了《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国际学生辅导员的队伍构成和工作职责,细化了人员配备与选聘、培养和发展、管理和考核等方面的制度。突出了政治和外事两方面的要求,为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有国际视野的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青年世界成长导师”计划选取在班级中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且有较强的成长规划意愿的学生,聘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导师,由导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规划设计学生成长发展。

学校还成立了国际学生工作委员会,贯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成员单位包括16个与国际学生教育相关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主要职能为研究审议、监督指导国际学生的招生管理、教学培养、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重点工作、重要决策、重大突发事件。通过委员会的日常分工和集体决策,将育人工作分解、融入到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建立内容完备、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管理+服务+育人”模式。

“三全育人”管理服务体系在母校与校友之间形成了结实的情感纽带,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广大国际学生和校友纷纷调配本国资源,委托学校为中国捐赠物资。“所念隔山海、相助跨重洋”“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温润人心的寄语反映出广大国际学生对学校“三全育人”管理服务体系的充分肯定。

5.优化“德才兼备”的教师培育体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完成知识的有效传授、文化的传播交流,也要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中的困惑与问题。“教书”“育人”“跨文化”要求教师们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师德水平、育人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学校党委非常关注国际学生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建设工作,秉持“育人者先受教育”的理念,通过培训讲座、外派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北京语言大学每年有近百位教师受国家和学校派遣,赴海外任教。在外期间,这些教师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以语言文化交流为己任,讲奉献、顾大局,不仅锻炼了教学水平,开拓了视野,也铸就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展现了中国教师的风貌。

国际学生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自1950年招收第一批国际学生,国际教育事业至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伴随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国际教育事业也加入全球国际教育竞争之中。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了解当代中国,是当代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最为重要的。当代中国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围绕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开发原汁原味的中国系列高端课程,能够有效增加国际教育的吸引力。

国际教育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校应当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导向开展国际教育工作。国际教育要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进,当前高校和教师需要加强导向意识。

中国文化作为时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在人文科学里,所有门类的知识的发展都与权力的实施密不可分。”在未来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中国要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传递更多的中国价值,必然要求中国国际教育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在融会中西的基础上,塑造立足本土文化且具世界文明共识的知识体系。

国际学生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

以课程教学、辅助教学、文化育人、管理服务、教师培育五大体系为核心的新时代国际学生教育体系经历了从构建到完善过程,从这套富有实效的教育体系运行中得出了以下三项重要经验:加强体系构建是首要关键,完善组织架构是必要保障,实施趋同管理是重要措施。

首先,加强体系构建是首要关键。高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通过构建教育体系来落实培养目标是国际学生教育的首要关键。学校提出“将学生培养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细化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构建国际学生教育体系。在加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指导理念得到了明确树立,解决问题的关键难题得到了集中攻关,复杂关系得到了分析厘清,人、财、物可以在教育体系的框架下高效有序地配备流转。立足本校特点,明确和加强体系构建是完善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首要和关键问题。

其次,完善组织架构是必要保障。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国际学生教育体系良好运行的必要保障。北京语言大学在服务管理层面设置国际学生工作委员会,协调各职能部门保障国际学生教育工作。在教学管理层面,按照学习目标、基础教育、汉语水平的不同将国际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配到不同的教学单位。近年来,学校不断调整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组织架构,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以教学为主、以服务为辅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最后,实施趋同管理是重要措施。趋同管理是发达国家管理国际学生的主要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北京语言大学自2003年开始探索中外学生同堂上课,为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上,中外学生艺术团、中外学生志愿服务总队、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学生处、团委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探索出中外学生歌手大赛、中外学生旗袍大赛、中外学生艺术展演、中外学生志愿者活动等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活动。在管理服务上,不断探索中外学生教学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归口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进国际学生“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措施。我们认为,中外学生趋同管理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是符合预期的。趋同管理对于中外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文明交流互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高校应当在探索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作者倪海东: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1年第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倪海东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