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職業教育,各國政府持續發力

--------------------------------------------------------------------------------
点击次数:2528  发布时间:2020-11-13 10:45:24

 

  兩名波蘭職業學校學生正在專業技工指導下,在合作企業的生產車間進行實踐。
  資料圖片

  幾名德國職業學校學生正在當地工廠實習。
  漢堡市政府官方網站供圖

  一名比利時學生正在職業學校學習烹飪。
  資料圖片

  在日本教育財團旗下的職業學校,學生正在學習服裝設計。
  日本教育財團供圖

  不同國家的職業教育體系各有特色。日本在精細化方面下足功夫,比利時既重視現代教育又保留古老傳承,德國牢牢守住雙元制模式,波蘭多管齊下加快發展一度沉寂的職業教育……各國政府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

  

  日本         

  職業培訓面向所有勞動者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走在日本各城市街頭,烹飪、設計、護理等技能培訓課程的廣告牌隨處可見。完善的職教體系為日本培育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日本的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兩大類。為保障職業教育長效運行,日本設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在校園教育層面,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后期開始,日本政府陸續頒布《教育基本法》《私立學校法》《學校教育法》等,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職教課程,並建立了國立、公立和私立等不同性質的專門職教機構。此后,《短期大學設置基准》《高等專門學校設置基准》等法律的出台,規范各階段的職教學校。

  在社會培訓層面,1958年,日本政府制定《職業培訓法》,明確公共職教機構和企業內部培訓的分工。1985年,該法案大幅修訂,並更名為《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將職教體系的培養對象擴展至所有勞動者,提出終身培訓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方向。

  此外,日本法律對於學校、社會、企業內部等不同層面的技能培訓機構如何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企業在職教領域如何分工等方面,都有細致規定。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日本政府也不斷對法律進行調整。

  在健全的法律推動下,七十年代,日本基本建立了包括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等在內的較完整的職教體系。根據學校類型和學制的不同,學生可獲頒相當於大專學歷的“准學士”“專門士”、相當於學士學位的“高度專門士”等學位。

  在發展初期,日本職業學校以政府管理為主。五十年代以來,日本的校園職業教育逐漸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輔助的產學合作機制。該機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由職教學校尋找接受學生實習的企業,雙方共同制定培訓計劃﹔另一類先由企業將學生錄取為實習生,再與該學生所在的學校探討合作規劃。一些地方職業學校還通過與當地企業開展共同研究、委托研究等方式,在提升學生技能的同時,助力地方產業發展。

  在面向全民的職業培訓方面,日本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設立了終身職業能力開發中心等機構,各類專門學校、短期大學等也通過公開講座、開放學校設施等形式,支持各地居民和中小企業員工的終身職業學習。對於日本大型企業員工而言,公司內部的技能培訓是他們的首選。

  時至今日,日本仍在不斷完善職教體系,使其日益精細化。2019年4月1日,一批“專門職業大學”在日本各地正式開學。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首次設立新的大學類型。專門職業大學設有四年制和二至三年制,分別對畢業生授予“學士(職業)”和“短期大學士(職業)”兩種學位。學位中的“職業”標記,是為了明確該學生接受的是基於職業實踐知識的綜合性培養。專門職業大學要求至少配備40%的實務型教師,學生在校期間有1/3以上的課程為企業實習項目。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19年,日本全國短期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為98.6%,專門學校為96.6%,高等專門學校為99.6%,與大學生97.6%的就業率持平。日本職業教育的高就業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以職教機構日本教育財團為例,該機構旗下的職業學校中,留學生人數佔學生總數的10%,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游戲、設計、美容化妝、動漫插畫等專業受到各國留學生的青睞。

  (本報東京電)  

  

  德國         

  從職教到就業無縫對接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強

  德國以制造業立國,有著尊重和重視技術工人的社會文化。在德國,每年隻有不到半數的中學畢業生進入普通大學。對大部分人來說,接受職業教育才是首選。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以雙元制為核心,由企業和學校合作,通過學徒制度共同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制模式源自中世紀的手工業學徒制。19世紀工業革命后,工業發展產生大量用工需求,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1897年,當時的普魯士王國通過《手工業者保護法》,規定進修學校作為第二課堂,為學徒進行理論培訓,確立了現代雙元制的雛形。

  1969年,聯邦德國頒布《職業教育法》。1970年,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成立。這一變革從法律和機構層面,為雙元制職業教育建立了規范。此后,德國政府根據社會發展變化不斷調整政策,保証雙元制教育始終適應市場需求。

  德國職業教育一般為三年制,各地的職業學校近9000家,設有超過300個專業。從木匠、廚師、清潔工到鑽石打磨、鋼琴制作、農產品加工等,職業教育體系涵蓋了幾乎所有制造業領域。

  在雙元制職教體系中,德國企業發揮著主導作用。在全德各地,每月都會舉辦數十場學徒招聘會。學生一般先通過學徒招聘會與相關企業簽訂協議,一邊實習一邊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時間需佔全部學習時間的70%。學習期間,學生的大部分學費由企業承擔。根據工作量,學生還能獲得一定工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德國取消了大量展會,但學徒招聘會仍照常舉辦。雙元制的教學方式以市場實際需求為指引,有效避免了學校教育與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從中長期看,企業培養的學生崗位適配性更高,總體成本遠低於社會招聘。因此,德國企業對招聘學徒持積極態度。從西門子、戴姆勒等世界500強公司,到隻有數名雇員的小微企業,都與職業學校有著緊密合作。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今年8月公布的數據,2019年,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在讀人數超過130萬人,共有約51.3萬人簽訂了新的學徒合同。另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約有七成的雙元制學生畢業即被實習企業留用,實現從職教到就業的無縫對接。

  發達的職業教育體系促進了德國青年的就業。據統計,德國青年失業率為6.8%,遠低於歐盟16.8%的平均水平。雙元制職業教育因此被譽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近年來,德國職業教育也遭遇了挑戰。一些年輕人認為技工工作單一枯燥,不願選擇相關職業。從2011年起,雙元制學生總數逐年下降,導致一些企業的學徒崗位出現空缺。這一現象引發了德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為吸引更多學生,德國政府順應工業4.0、數字技術發展等新趨勢,推出了相關領域的新專業。同時,德國還出台政策,促進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間的銜接融通,為學生打造更加靈活多樣的個性化教育路徑。

  (本報柏林電)  

  

  比利時         

  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並重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牛瑞飛

  比利時職業教育已有150多年的歷史。1865年,該國第一所職業學校在布魯塞爾創辦。1983年,比利時政府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2014年,該國進一步實施教育改革,強調建立貫穿終身的職教體系,並把職業教育的管理職權下放,由地方教育部門與職業學校自行商定教學內容。

  比利時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中等教育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職業培訓學校等機構。學生初中畢業后,可以選擇繼續接受普通教育,也可以轉到職業教育軌道。對於已經就職的勞動者,每年有120小時的帶薪培訓時間。據統計,每年約有50%的比利時中學生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

  比利時職業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精湛的專業技術,還要求他們掌握行業整體趨勢和經營管理能力等,成為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與企業聯系緊密,學校對企業的研發項目給予技術支持,企業則招收合作學校的學生,讓他們每周能有一天至一天半的時間進行實踐。

  皮埃爾曾在職業學校接受過為期兩年的面包師培訓,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面包店的實習經歷。“培訓第一年,我們的主要職責是學習烘烤面包,聽取顧客意見並加以分析改進。第二年,我們的實習包括參與原材料採購、庫存管理和店鋪經營等方面。”這段經歷讓皮埃爾受益至今。他告訴記者,職業學校的學習和實踐讓他認識到,隨著食品機械化制作的不斷發展,面包師這一職業的工作范疇不再限於面點烘焙,而是包括了解顧客口味變化、進行原料成本管理、傳承企業傳統文化等各個方面。

  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前景。據統計,2019年,62%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應屆畢業生在畢業3個月內實現就業,80%的成年職業培訓者在培訓結束后3個月內就業。看到職業教育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一些高校也開辦了職業教育課程。例如,近年來,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陸續開設了259項職業培訓項目,學生隻要具有相關專業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歷就有資格申請。

  在專業職業教育體系蓬勃發展的同時,比利時家族技藝傳承的傳統也在繼續。35歲的吉約姆告訴記者,他的家族企業主營水暖系統修理。從15歲開始,他的父親每天教他看圖紙、熟悉修理工具和維修技術,並帶他去工作現場進行實踐。盡管沒有上過職業學校,他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順利考取了職業資格証書,從17歲開始正式踏入水暖工行業。未來,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子承父業。在比利時,家族企業佔69%,其中77.4%的家族企業規模在10人以下。一些小微家族企業保留傳統,通過家庭傳幫帶的方式,將職業技能代代傳承。這也為比利時的職業教育開辟了另一種獨特方式。

  (本報布魯塞爾電)  

  

  波蘭

  推動本國職業教育“復興”

  本報駐波蘭記者  於  洋

  在波蘭首都華沙近郊的一家大型汽車維修中心,一批學生正在專業技工手把手的指導下,進行汽車維修知識學習和實踐。這些學生來自華沙第二汽車職業技術高中,這是他們每周例行的學徒培訓。每個學期,這家汽修中心都會從該校招收一批學徒。學生在快速提升職業技能的同時,每月還能獲得約為正式工人工資一半的津貼。每年,該職業技術高中都向波蘭及歐洲各國的汽車生產和維修行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

  波蘭有重視職業教育的傳統。上世紀三十年代,該國就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六七十年代,波蘭每年有上百萬學生在小學畢業后直接進入職業學校,成為波蘭實現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進入八十年代后,波蘭經濟一度陷入困境,職業教育也遭遇了困頓期。一些民眾不再認同原本的職教體系,認為技術工人地位低下。在此背景下,波蘭大批實踐基地被迫關閉,職業學校也成為很多人眼中的“次等學校”。

  近年來,由於生育率低、人口流失較嚴重等原因,專業技術勞動力短缺成為制約波蘭經濟發展的因素,促進職業教育“復興”再次進入波蘭政府的規劃視野。2016年,波蘭通過新的教育法規,將職業教育置於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波蘭政府鼓勵本國中小企業積極參與職業培訓教育。中小企業佔波蘭企業總數近90%,吸納了約85%的勞動人口。2018年,波蘭通過新的職業教育法案,支持企業和雇主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職教體系更加貼合市場需求。此外,波蘭政府還出台專項勞動基金,對參與職業培訓的企業進行稅費補貼,並給予學生一定的實習津貼。2019年,波蘭政府又公布了包括版畫、雕塑等21項對該國文化遺產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的職業列表,對涉及這些行業的職業教育提供重點補貼。

  近年來,波蘭職業教育不斷開辟跨國交流項目,著力培養國際化技能人才,成為吸引學生的一大特色。目前,波蘭有30多所職業教育院校與國外職業院校開展聯合培養項目。例如,近年來,在電力系統自動化、建筑工程、設計類等技術專業,河北滄州職業技術學院陸續與波蘭羅茲技術大學、西裡西亞技術大學等多所職業教育院校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或學生交流協議。

  波蘭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興趣。據波蘭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2019學年,近半數波蘭學生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然而,目前波蘭的職業教育仍以汽修、建筑、食品加工等基礎技能人才培養為主。波蘭海烏姆國立高等職業學校校長托菲爾認為,“未來波蘭職業教育的方向是培養現代化的專業技術人才,為以自動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為特色的工業4.0做好儲備。這要求波蘭在硬件建設和師資力量兩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發展線上線下雙軌職業教育體系。”

  (本報華沙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3日 17 版)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