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30日上午晨曦菁英堂全体成员相聚总部报告厅开展爱国主题学习活动,以文酝情誓立报国之志,深铸师魂播撒爱国种子!晨曦菁英堂董事长任绪超先生向我们分享回忆了中国千年发展历程中的那些伟大的、辉煌的、屈辱的历史时刻。读史使人明智,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晨曦菁英堂董事长任绪超强调说教书育人、报效祖国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家国情怀,老师们自己爱自己的国家,才能更好和正确的培养教育学生。

任绪超先生认为每年国庆集团都特别重视,都会特别用心的组织一些活动为祖国庆生,是出于感恩。感恩党,感恩新中国。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比较官方,第一个“感恩”是那么的空洞无味,后两个想法更是大的没边,综合起来给人的感觉好像回答的很泛,其实不然。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多或少、显或隐而已。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都有“饮水思源,国本不忘”的思想懵懂,清晰或者模糊而已。今天的我们能够生逢盛世是何其的幸运,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哪来的今天国人的幸福生活。或许有人会说幸福生活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与国何干?一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就完全可以作答。正因为如此每年的国庆,集团都特别重视,都会特别用心的去组织一些活动为祖国庆生。
任绪超先生介绍说, 去年观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是首映式包的场。我们的老师观看的都特别有感觉,影院给的二十分钟观影后的分享时间压根就不够用,所以我们就索性挪步旁边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来了场酣畅淋漓不受时间、空间、思想束缚的大辩论。从影片要弘扬的主旋律到影片的整体架构再到镜头语言的具体运用甚至故事背后的故事我们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深度的挖掘与诸信息的整合,上百人的大辩论持续了差不多有两个小时。当时场面特别热烈。

任绪超先生随后详细介绍了当时的盛况:《开国大典》部分,我们挖掘出了为什么开国大典的具体时间要在1949年10月1号上午10时才宣布是下午3点?为什么11架飞机要飞2遍?为什么其中的4飞机还要挂实弹?我们也一起讨论了开国大典于予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两弹一星》部分,我们一起回忆了钱学森钱老的艰难回国路。我们对公交车上张毅饰演的角色发出了“多少核心技术人员在人间凭空消失,多少无名英雄为国家付出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沉重代价”的感慨并做了“这才是中国人应该有的样子”的发散思维性分享;
《中国女排》部分,我们一起重温了女排精神,同时对新时代的女排精神进行了自我视角的全新解读;
《香港回归》部分,我们一起回顾了香港问题的历史渊源。一起缅怀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华哥对表”我们看到了真实香港社会的落后。由任达华我们想到了周润发,发哥事迹被写进港版教材我们一起做了重点分享;
《北京奥运》部分,我们就奥运予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行了一场思想的深刻对碰;
《抗战阅兵》部分,我们对人民解放军与党、国家、人民的关系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度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登月、为什么要建航母?等等诸如此类我们讨论了很多,时间过去太久了很多都记不得了。

只是清晰的记得那是一场爱国主义情怀的饕餮盛宴,煎、炒、烹、炸、炖、煮、蒸,各种厨技都派上了用场,从语、数、外、史、地、生、理、化等学科的角度出发分享爱国与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真是件大快朵颐的事情。
董事长任绪超介绍说,今年的国庆节,我们又采取了不同以往的主题报告会的形式为祖国庆生。主要原因呢,是由于我们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主要为八零、九零后的新生代。他们学历相对较高,知识储备相对较多,思辨精神相对较强,跟他们一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以理服人”的专题报告会。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的形式确实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效果。
刚才说过,我们的老师无论学历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相对较高,面向普罗大众的艺术作品不可否认的会影响到他们。但相对能够开动他们大脑机器进行思维思辨的主题报告会,观影的效果就差了很多。我想原因主要有这么三个:
第一、获得与体验的层次不同。前者多感性知识的获得与体验,后者多辩证思维后的理性获取;
第二、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不同。前者多一维的横向灌输,后者多双向的互动;
第三、观影与报告的严谨性要求不同。很明显在这方面,后者要强于前者;
对高知人群而言,后者获得的收益肯定更大,持续时间也会更长,这是毫无质疑的。
任绪超先生介绍说,今年的主题报告会,我引用了习总书记9月3日庆祝抗战胜利76周年的讲话破题主要是学习一种精神,也即学习坚持到底的“抗战的精神”。
任绪超先生分析了主题报告的PPT,“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篇章,“抗美援朝”部分占了相当比重,想给老师们传达一种“抗美援朝”的精神。我们老师讲,在看到抗美援朝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时在场人员无不动容甚至潸然泪下。
任绪超先生认为“抗美援朝”是一种“敢碰硬,不信邪”的精神。
任绪超先生介绍说,两个历史片段的采撷,两种民族精神的萃取,主要想表达“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就需要敌人”,民族要伟大复兴,企业要基业长青,个人要完美蜕变都必须要有这两种精神,都必须得有“敢碰硬,不信邪”的霸气,得有“坚持到底”的毅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任绪超先生分析说,炎黄子孙要不要有“家国情怀”?谈“国”能不言“大”吗?况且我们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授业解惑”更重要。
任绪超先生最后总结说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国,就必须要有家国情怀,既要站得稳还要看得远。只有老师发自内心的爱国了,孩子们才会耳濡目染的受到老师爱国思想的熏陶,才会行得端走的正。“有图有真相,有理更有据”的主旨报告会能更好得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植根进老师们灵魂的深处。“教书育人,报效祖国”,这就是作为教育人的我们用这样一种形式为祖国庆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众志成城立誓数载传承千年文化,厚积薄发三尺讲台演绎无悔人生”——晨曦菁英堂师训已经深刻进每个菁英人骨子里,使我们更加坚守教育路上这份情怀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