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三区三州”教育突围:深山里的控辍保学攻坚战

--------------------------------------------------------------------------------
点击次数:2437  发布时间:2020-9-28 12:45:31

 

 15岁的阿李娜有个听起来并不远大的梦想——当一名发型师。

  这个曾一度辍学的姑娘,家在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架科底乡阿打村,家中有7个弟弟妹妹。她懂事乖巧,个子小小的却要干男人的活儿,帮家里找柴背柴。重回校园后,阿李娜在县里办的普职教育融合班学习美容美发,她格外珍惜这个机会,要求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并将当一名发型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福贡县是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和高山峡谷为一体的典型边疆民族直过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及自然原因,过去不时有像阿李娜这样的适龄青少年辍学、失学。

  近年来,福贡县将控辍保学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背包工作队”,并于2019年9月10日在县委党校开办普职教育融合班,促进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用福贡县普职教育融合班校长字跃芳的话来说,“控辍保学是福贡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让每一个辍学生、失学生回到学校,该入学的一个都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也不能走。”

  被阻断的求学路

  “看天一条线,看地一条沟,江边没什么地,只有山顶才有些平缓的地方。”这是福贡当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不少村民住在山上,许多地方早些年不通公路,学校离家远,孩子上学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安全,不太乐意送孩子上学,尤其是遇到雨雪天,天冷路滑,孩子走累了,有些就自己放弃上学了,有的孩子甚至从未去过学校。

  在当地调研时,笔者跟12岁的傈僳族男孩阿才(化名)有过交流,阿才家住架科底乡南安建村银江组,从镇上到他家,开车加走路需要花费五六个小时。阿才的家人去镇上赶集,回家时要在路上临时搭个棚子住一晚。阿才的父母没接受过教育,更没带孩子去过学校。阿才被送到普职教育融合班以后,才知道有“读书”这回事。“感觉在这里好,读书好,学到了知识。”阿才告诉笔者。

  还有的孩子因家庭缺少劳动力或想外出打工而辍学。笔者在访谈时结识了16岁的辍学姑娘小叶(化名),她的父亲手有残疾,母亲是聋哑人。小叶还有3个弟弟妹妹,7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跟他们住在一起。平时母亲种苞谷、蔬菜,父亲到县城打零工,一家人生计艰难。由于弟弟妹妹年幼、爷爷奶奶经常生病,家里需要劳动力,小叶就辍学了。班主任联系了小叶的父亲好几次,还多次去小叶家中劝返,她的父母每次都满口答应,可就是不送孩子回校。

  在福贡县教育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看来,不少失学生、辍学生的家庭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家长文化程度低,“读书无用”的想法比较普遍。

  为了劝返,不知走了多少路

  在福贡,控辍保学是一件举全县之力抓的大事。

  当地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并实行“N对1”包保责任制:一个孩子由三个人包保负责,即统筹领导、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教师,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全县所有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参与,每周入户劝学。县里还抽调精通民族语言、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60余人分别组成“党员突击队”“巾帼突击队”“园丁突击队”,深入到辍学生、失学生家中,采取蹲点式、突击式、集团式的工作方法劝返。2020年以来,全县累计成功劝返234人。

  “每次劝返,不知翻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吃了不少苦头。”一位突击队队员告诉笔者,“有时去劝返学生,白天找不到人,只能夜间突击,从山这边到那边最少要40分钟,晚上12点我们到学生家,门口两条大黄狗一叫,对方就知道工作人员来了,他们就跑了。”

  今年暑假,笔者一行人到小娜(化名)家劝返,从县里坐车一个多小时到了俄科罗村,又走了两个小时山路才到小娜家。刚到她家附近,狗一叫,小娜的父母就带着另外4个孩子跑上山了,留下小娜照顾一个小妹妹。子里甲乡党委副书记普云春说,有一次来她家劝返时也是如此,刚到附近,孩子的父母就跑了,他还得留下来帮忙照看小孩,给他们煮稀饭和洋芋。普云春去了她家不下10次,但仅见过小娜两三次,家长只见到一次。

  一些学生的劝返难度大,劝返成本高,用时长、工作量大。工作队曾为找回一个去了云南陇川县的失学生,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驾驶两辆车、行驶上千公里,几乎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找、一个村委会一个村委会打听,最终找到了学生,并劝返送回校园。子里甲乡乡长郑魏南为了找回辍学生小华(化名),两次飞到山东,花了上万元,最终把小华送回学校。

  “劝返是一件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不停地和学生、家长周旋。”普云春说,最多的一次,他们去了学生家65次,能见到家长并进行有效劝返对话的有32次。劝返过程中,还有家长、孩子拿鞋子扔向工作人员,甚至有拿刀出来的,“这个工作,说起来一嘴话,但干起来就是辛酸泪”。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突破口

  让孩子回到校园只是第一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福贡县结合实际情况,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作为重要突破口。

  该县一方面实施“雨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资助等措施,借助省内5所技师院校和珠海3所技师院校帮扶合作的机会,送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失学时间长、年龄大,无法随班就读的学生,开设普职教育融合班。除了教授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程外,普职教育融合班还集中教授中餐烹饪、美容美发、酒店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实用技术。2019年9月开始办学以来,普职教育融合班有3个年级6个教学班,共接收306名学生,还为学生提供免费食宿。

  普职教育融合班副校长王锦武介绍,这些学生大多是本地傈僳族、怒族少年,且大部分来自大山深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普职教育融合班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进行分班及技能培训分组,课程设置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主,技能培训、特长培养为辅。今年7月,普职教育融合班第一届毕业206人,其中28人到中等专业技工学校,64人到珠海务工。

  对于这些重回校园的学生,校长字跃芳还自创和总结了“控辍保学十法”,其中有家访保学,个人有空就去家访、学校组织家访;兴趣爱好保学,学生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学生喜欢什么就教什么,尽量满足学生的愿望;参观保学,带学生参观易地搬迁安置点、参观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让他们产生回归学校的愿望;鼓励保学,随时观察学生的闪光点、有进步就发奖状激励学生;甚至还有饮食保学,让学生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学有所得。

  今年3月被劝返回到校园后,14岁的傈僳族姑娘和义芳从未迟到早退过。小学二年级时,由于家庭贫困,和义芳一直辍学在家,每天照顾弟弟妹妹、喂猪、做家务。如今,她在普职教育融合班的美发班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发技术。“到这里学的专业我很喜欢,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美容美发师,赚到钱后自己开一家美容美发店,让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过上更好的日子。”

  作者沈有禄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黎华为云南省福贡县人民政府专职督学,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州”地区高中普及攻坚与普职协调发展研究》(18BMZ076)阶段性研究成果。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