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疯狂跑路,波及多家上市企业!K12在线教育或成为下一个P2P?

--------------------------------------------------------------------------------
点击次数:2955  发布时间:2020-9-27 7:17:10

 

来源:功夫财经

作者:郑辰 来源:功夫财经

教育、医疗和住房,永远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域。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1-2个孩子,出于对未来的焦虑,家长很愿意把最多的资源投入到孩子身上。因此,K12在线教育一直都算得上人们广泛关注的领域。

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K12在线教育行业更是逆势飞扬,各平台纷纷融资烧钱,大势宣传,仅“猿辅导”的海报便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态势,占据了茫茫众多的广告站牌,大有天下谁人不识君之势。

 

上一次搞出这么大动静的P2P,如今已经是一地鸡毛,就像P2P始终没有找准落脚点一样,风风火火的K12模式同样有着明显的内在隐忧。倘若这些写在基因里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K12在线教育只怕有步P2P的后尘之虞。

1

困境中的班主任

K12即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指的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用来指代基础教育。

人们对K12在线教育平台想必都不陌生,如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新东方等等这些庞然大物的广告,早已打满了大街小巷。

 

不同于教师当面向学生授课的传统模式,线上教育的特点便是学习者自主性,在电脑或手机端完成学习过程,这使得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双师模式成为了各教育平台青睐的教学方式。

所谓“双师模式”,是指每个班型通常由两个不同的负责人,一个是授课老师,顾名思义,主要负责教授课程;另一个是班主任老师,主要负责总管日常事务,如课堂结束后的答疑解惑等。

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课堂的标准化复制,大幅提高名师的生产力和营收。

至于这个班主任的工作,或者说是辅导老师,却和学校里的班主任有所不同。这个班主任,虽挂着“老师”的名儿,实际上是一个“客服+销售+老师”的职业。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描述说,大概就是销售约占90%,客服8%,老师2%。换言之,卖课和续费才是这个所谓“班主任”工作的终极目标。

几乎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有严格的诸如“续报率”等KPI要求。就拿猿辅导班主任来说来说,实习期6个月,连续3个月续报率倒数直接开掉。

沉重的考核压力逼迫他们需要经常给家长打电话、发微信,很容易对用户造成骚扰和压力,招致反感。

还有的班主任“兵行险招”,如新东方曾被曝出“要专挑孩子不会的讲”,“一定要让家长觉得孩子真的不行”,通过这些手段来增加自己的业绩。

 

在这种环境下,多数班主任就变成了一个个背负着巨大工作压力的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都有疲于奔命的味道,人员流动相当频繁。

据前猿辅导辅导老师甄言(化名)透露,日常工作中“晕晕沉沉一整天,觉得身体已垮,灵魂也已垮,深刻体会到过劳死是真的!”

这毫无疑问不是一个健康的工作模式,有经验的老师会总结出一套话术来应付家长,否则实在力有不逮。可以说,像健身房拿健身教练当销售用一样,拿双师中的一师当销售用,这是在线教育的一大秘诀。

但“成也销售,败也销售”,班主任老师把精力放在怎么说服家长续费上,这就偏离了辅导老师的实质。长此以往,逆向选择出来的人都精于卖课而非辅导,显然不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这是写在经营模式基因里的缺陷,不是靠涨点工资,或者怎么宣传就可以两全其美的。

2

师资信息真假末辨

谈完了班主任老师,我们再来谈谈授课老师。虽说每一家K12线上教育平台都会标榜自己有名师坐镇,但这个领域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便是老师资历造假。之所以出现名师资历造假普遍的现象,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是因为近年来K12在线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名师的数量本来就是有限的。各平台与名师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存在着极大的人才缺口,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构性矛盾;

第二,早在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该规定使得一线公办教师,起码明面上难以参与到补习班的教学计划中,而辞职离开铁饭碗投身市场的名师终究不多;

 

第三,家长往往只认可名校名师坐镇的辅导机构,倘若一家机构在宣传上拿不出名校名师,是无论如何也吸引不来优质客户的;

第四,名师收费标准远较寻常老师更高,有着多年名校执教经验的名师收费,比寻常的名不见经传的老师,收费高三倍都是司空见惯的,造假的利润空间相当大。

由于以上四点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造假教师资历的现象愈演愈烈。可以说,大多数机构的老师都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是什么“著名学校权威名师”,最起码没有平台包装的那样硕士起步,经验丰富。

在具体操作上,把本科包装成硕士都是小儿科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更是屡见不鲜(不过说实话,教师资格证这个东西的确反应不出授课能力),没有从业经验的也能包装成“资深名师”。

总之,没有什么是P一张假证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张。

别说教师资历,有的机构就连升学率都是假的。学生名字、考试成绩、录取学校,防不胜防,反正家长基本也无从查证。关于孩子成为小白鼠的问题,新入职的老师都需要学生练手的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北京商报爆出的作业帮教师资历造假事件,作业帮APP中宣称来自清华大学的老师,事实上毕业于一所二本大学。

 

消息一经披露,作业帮方面顾左右而言他,先是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填写有误”,后又称“该教师在清华进修过”。

经此一事,作业帮将所有教师的教育经历全部删除,其官网改口称“90%的教师来自重点院校及师范院校”。然而外界同样对此持审慎态度。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假的。当有家长质疑的时候,他们也能拿出一些真实可信的东西。但“部分真实≠完全真实”。

按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这一行水很深”。造假这种事,从来是“民不告官不究”。如果真的都不深究固然没问题。

但倘若以此为基石,日后家长们知道了真相,这会不会成为在线教育的“阿克琉斯之踵”,就不太好说了。

3

经营管理极不完善

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当经营和岗位管理上。

亿欧网披露,在不当经营上,很多K12在线教育平台采用合作、挂靠、加盟等方式解决教学资质问题。

平台经营极不规范,数据造假、平台跑路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此前,K12在线教育机构海风教育被曝用户数据造假。

中国网报道称,海风教育官网介绍注册用户已超过700万,而7个月前这个数字是400万,这意味着短短7个月时间里其注册用户数量暴增300万,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在饱受质疑后,内忧外困的海风教育由于经营不善,经历了退费潮后,目前已经并入轻轻家教。

海风的丑闻绝非个案。今年4月,好未来自曝旗下的“学而思轻课”有员工造假销售数据,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进行业绩注水。受此消息影响,好未来股价一度大跌28%。

事实上,早在2018年做空机构浑水就曾发布针对好未来的做空报告,质疑其财报造假,欺诈性的创造利润。据好未来财报披露,争议销售收入约占1亿美元。试想,这能是一个员工的个人伪造记录吗?

再看岗位管理。虽然在线教育机构存在规模大小和经营模式的区别,但岗位设计上大体不外乎销售组、教务组以及行政组。

先说销售,包括课程顾问。在销售行业里,逼单原本是正常现象。常见手段如宣称本班型只剩最后一个名额,诱惑立场不太坚定的家长头脑一热马上交钱。

合同都是霸王合同,交钱之后发现班型与自己实际需求不太符合,退费就非常困难了。如果有的家长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也好办,就推荐他用花呗信用卡。

虽说孩子们需要学习,但是诱导家长报几次超出消费能力之外的课程,既无作用也无必要,然而课程顾问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钱从家长的口袋里拿出来。

 

现在K12在线教育机构讲的下沉市场,无非就是一线城市的韭菜们学精明了,开始收割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割效果暂时还不好说。

教务组就是老师,包括授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目前各平台对老师的管理普遍趋于混乱。

除了上文提到的名师资历造假和班主任辅导老师销售化的问题外,在线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买单的是家长,上课的是学生,典型的客户与用户分离。经常会出现如下场景:学生很喜欢老师,但是分数没有提高,家长不干了。

后来又有人琢磨出标准化服务这种东西,这种标准化服务与老师的教课水平其实关系不大,很多老师都不喜欢,比如新东方整个校区的老师对现状不满,集体离职自立门户的例子则屡见不鲜。

行政组的问题较少,主要和其他行业相差不多。但有一条很不人性的规定不能不提,就是工作时间默认上六休一,而且这一天通常还安排在周一,至于其他节假日基本等于没有。别问,一问就是整个行业都是这样。

因此,多数职位都由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担任,毕竟年轻人好忽悠且精力比较旺盛。但画饼这种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的人终究会越来越少。

4

结语

受疫情催化,2020年的K12在线教育呈现出野蛮增长的态势,头部机构竞争越发激烈。许多分析师认为在线教育的下半场,在获客成本和用户粘性上,却对平台的各种隐忧视而不见,仿佛盛世之下一片欢好。

殊不知,上一个这么热闹的P2P,如今已是折戟沉沙。

今年9月14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截至8月末,全国在运营的网贷机构只剩15家,而201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1500家,如今剩下的只有1%。

联想起多年前的轰轰烈烈,P2P落得个今天的下场,有金融行业的必然性,但是在草莽竞争时各家平台罔顾自身缺陷,纷纷烧钱补贴做大死,恐怕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

P2P好歹还有银行存管、资质备案等合规保障手段作为依仗,而在线教育的办学造假、挪用学费、携款跑路等现象目前几乎无从监管。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类似上海理优教育跑路的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几乎就没有停过。

在我看来,如今的K12在线教育平台,步子迈得虽大,但如果不把目光放在改善自身经营上,“搞教育的自己都做不到诚信经营”,只怕这个行业的未来难言平坦!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