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小县城如何办好“大教育”

--------------------------------------------------------------------------------
点击次数:1702  发布时间:2020-8-31 11:15:45

 

内容提要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毛南族人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今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果说脱贫已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么环江举全县之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则是当地放眼未来的战略之举。在这里,学校校舍是最美的建筑,越是乡村基层教师,工资待遇越高。为了提升综合教学水平,当地还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

---------------

“现在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家长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高多了。”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中学校长黄有顶,已在这所乡镇中学坚守了15年。他曾婉拒去县教育局当副局长和去一所县城中学当校长的机会,在他看来,“在城里可以办优质教育,在我们乡村一样可以”。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环江县有毛南族人6.45万,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19年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今年5月退出贫困县序列。

如果说脱贫已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那么环江举全县之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则是当地放眼未来的战略之举。记者在这个桂西北小城采访时了解到,尽管环江县的财政收入较低,但教育投入连年递增。在这里,学校校舍是最美的建筑,越是乡村基层教师,工资待遇越高。为了提升综合教学水平,当地还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

再穷不能穷教育

下南中学是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毛南族学生占87%。校长黄有顶还记得,2005年9月他刚来任教时,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孩子明显比周边乡镇的同龄人矮小。

下南乡干旱缺水,当时学校的厕所没有水冲,一到夏天,校园里都是刺鼻的味道,教师平时要拎着桶到校外提水。交通不便,加上教师宿舍破旧,黄有顶当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想办法留住教师,“教师从前都住在又小又潮湿的瓦房里,这样的条件下要用情感留人,两三年是可以,时间长了就难了”。

如今,下南中学已改头换面。群山环抱中,有白墙黑瓦的民族风格教学楼、现代化的硅PU运动场、沿着校园石阶顺流而下的人工瀑布、用毛南片石和古石条砌成的后花园院墙……走进校园,如同置身于毛南族特色的园林中。

“这些年,国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不读书的情况不复存在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极大改善。”黄有顶说。

黄有顶是壮族人,但他来到下南中学后,很快被当地的毛南族文化吸引。毛南族人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下南乡古时有多处私塾,百姓以送子弟入学为荣。

“毛南族有这样优秀的历史传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环江的教育添一把柴、加一把火。”环江县委书记黄荣彪说,县里的财政再困难,但在教育方面不能吝啬,因为教育不仅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为了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环江县从2014年到2019年,共投入11.01亿元用于教育项目建设。2018年,环江县通过了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19年该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4%,进城务工子女入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

作为环江县教育扶贫的重点工程,环江县思源实验学校由县财政投入近亿元,加上香港爱心机构和深圳福田区政府捐助近2000万元建成。这所学校主要招收农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拥有不逊于大城市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楼及运动场所,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

思源实验学校校长蒙继烟说,该校3072名在校生中,有612人是贫困家庭学生。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免费营养午餐,贫困家庭学生还享受各类政策补贴,毛南族学生每人每年有300元的补助。

在环江高中的4600多名在校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有近千人。近年来,环江高中一本上线率连年增长,位居河池市同类学校前列。由于教学质量突出,这所学校每年还吸引数百名周边县区的学生前来就读。

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投资建设了新校区。县政府还将人才引进政策向这所公办高中倾斜,每月发放3000元的额外补助,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到该校任教。

“我们小县城要办‘大教育’、穷县要办富教育,最好的建筑就是校舍,最好的设备要给学校。”黄荣彪表示,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师资力量强了,孩子们才会从小就喜欢上学,不会过早地离开学校。

越是基层艰苦地区,教师的待遇越要倾斜

都川小学位于环江县川山镇都川村,校长韦瑞国1997年到这里任教,见证了这所村小23年来的变化。

以前学校的硬件条件差,教师上课只有粉笔和直尺。当时韦瑞国教数学,想给学生演示一下几何图案,但他没有教具,只能自己动手,用木头和筷子绑在一起做演示。学校附近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县城,去一趟县城要走几个小时。村里也没有水泥路,教师们踩着土路来上课。韦瑞国还记得,那时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想调到县城去。

“现在路修好了,坐车到县城只要几十分钟。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相比于县城教师,我们还能多得偏远山区生活补助费。”韦瑞国告诉记者,学校的环境、住宿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学校还经常开展教师演讲比赛、歌舞文体活动,近几年新招的教师觉得在农村工作也不寂寞。

环江近年来实施教师绩效奖励工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特别是从2019年起,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的工作补贴提高至400元-500元,边远山区支教、走教教师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助1000元-1600元。乡村学校的教师工资水平甚至高于县城。

此外,环江还实施了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共建设教师周转宿舍755套,基本解决了乡村教师的住房困难。

毕业于河池学院的韦林浩,2018年9月到都川小学任教,主教数学。他热爱运动,还兼任体育教师,去年带领校足球队获得县级小学生足球比赛的冠军。镇上为了鼓励他,送他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进修了4个月。与此同时,他还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为优秀教师。

“近几年县里政策向乡村倾斜,乡村教师相比于城区教师,不仅更容易满足评定职称的条件,而且被评上的概率更高。职称上来了,工资自然也就提高了。”川山镇中心小学校长贲海娥表示,以前总要想方设法留住教师,现在乡村教师待遇好了、心理平衡了,年轻教师还被鼓励参加各类活动、比赛,他们觉得待在乡下也有发挥自身价值的舞台。

乡村教师有了相对体面的经济保障,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书育人上。贲海娥注意到了变化:“老师热衷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也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愿意主动来上学。甚至有个别留守儿童,周末都想留在学校。”

环江县教育局局长郑志咏表示,教育要成为环江的一张名片,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要引导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从2013年开始,每年教师节,环江县不仅给优秀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还进行资助奖励;另一方面,把教师列入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所占名额过半。郑志咏说:“我们尊师重教,给老师很好的平台施展才华,包括政治上、经济上的待遇,教师的生活水平不比其他行业低,他们才会觉得有尊严。”

找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课改模式

在教育部推动全国中小学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环江县为改善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课改模式,曾走过不少弯路。

“环江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我们一直有个梦想,要变成教育强县。”环江政治和历史教研员梁扬梅表示,因为处在贫困落后地区,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专家引领较少,所以一直在向外学习。

2013年以前,环江为推行“课堂达标”改革模式,曾组织教研人员到外地名校学习经验。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算达标?由于“课堂达标”的内容条目繁杂,教师们的理解始终较为模糊。

2013年-2015年,环江县课改进入“新课堂整体创建”的第二阶段:环江和学景教育集团签订了两年期合同,对环江三中在内的4所示范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指导,而且外派老师学习并引入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的优秀教学模式。

“我们把别人好的部分吸取回来,比如杜郎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做不到的就摒弃,再加上学景集团的培训指导,形成了系统化的课堂创建模式。”当时担任环江三中副校长的郑红霞,现在是环江初中英语教研员,她告诉记者,“新课堂整体创建”模式虽然在当时推行的效果不错,但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

一方面,学校师生需要参加的培训很烦琐;另一方面,本地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发达地区的很多教学方法无法直接挪用。

2017年,环江县决心把课改彻底明晰化,在保留“新课堂整体创建”模式成功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的三位一体模式,即学生首先做到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再融合信息化技术应用。

“环江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基层学校的教师对学习那些高大上的课改模式不感兴趣,也很难学会和运用,他们需要一个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课改模式。基于此,教研室在第一和第二个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这样一个模式。”环江县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莫李全说,当有教师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学科教研员就叫教师念一念这个标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念完后,教师自然明白,要按这个思路去备课和上课。

“为了推动三位一体模式,我们教研员要首先进行前期提炼。例如自己先编写科目资料提供给教师,再组织各个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环江县教研室副主任蒙宁表示,经过几年推动,当地教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都能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发生转变,前后排集中讨论问题成了常态。随之而来的,也有成绩上的体现。“原来村校学生很难站上领奖台,现在他们也能拿到各类县级比赛的奖项了。”蒙宁说。

“我们做完教师培训,还会下乡进行课堂诊断,遇到困难、问题,我们就把它提升为课题。”梁扬梅说,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这是合作探究的核心,但很多老师组织起来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学生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导致部分老师认为合作学习浪费时间,不如自己讲还快一点。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就被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梁扬梅说,小组合作的问题在农村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差、知识储备少,面对提问常会手足无措。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慢慢适应,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一开始至少让学生有胆量站上讲台,即便声音小也要让他继续讲,要静待学生成长。”

她观察到,通过组内探讨、展示交流等模式的反复推行,农村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而这些也正是学生未来投身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李佳乐)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